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

云南弥勒最佳旅游时间_云南弥勒最佳旅游时间是多少

tamoadmin 2024-12-17 人已围观

简介1.弥勒旅游景点什么时候最适合去2.锦屏幕山弥勒寺什么时候去比较好3.云南弥勒最佳旅游时间约3-4月和约9-11月。红河州雨季集中在5-10月,11月下旬到次年的1、2月是当地的霜期。3-4月、9-11月光照温和,雨量较少,是最佳的旅游时间。弥勒白龙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弥勒市虹溪镇,距弥勒县城28千米,白龙洞全长1500多米,洞分上下两层,全长2500米,有南宫、北宫、瑶池仙境、海底世界、灵芝斜塔等

1.弥勒旅游景点什么时候最适合去

2.锦屏幕山弥勒寺什么时候去比较好

3.云南弥勒最佳旅游时间

云南弥勒最佳旅游时间_云南弥勒最佳旅游时间是多少

约3-4月和约9-11月。

红河州雨季集中在5-10月,11月下旬到次年的1、2月是当地的霜期。3-4月、9-11月光照温和,雨量较少,是最佳的旅游时间。弥勒白龙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弥勒市虹溪镇,距弥勒县城28千米,白龙洞全长1500多米,洞分上下两层,全长2500米,有南宫、北宫、瑶池仙境、海底世界、灵芝斜塔等多个神奇景观、10多个厅堂,100多个景点。

弥勒旅游景点什么时候最适合去

回答是:云南弥勒东风韵11月份景色好看,弥勒东风韵景区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景区始建于2014年,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一个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旅游相结合的特色小镇,整个景区包括万花筒、薰衣草庄园、艺术家庄园、葡萄酒庄园、百合庄园、湖滨湿地、玫瑰庄园、静谧峡谷等主要景点,被称为滇池中的“普罗旺斯”。

最佳游览时间:4-11月(4月薰衣草开始绽放,花期一直持续到10月左右)。

锦屏幕山弥勒寺什么时候去比较好

弥勒旅游景点最佳时间:属亚热带气候,适合春秋冬三季旅游

弥勒县是一个新开发的旅游区,位于红河州北端,离省城昆明140公里,与路南石林,泸西阿庐古洞以普者黑连为一体,交通发达,气候宜人。

弥勒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被誉为滇南福地,在这里可尽情领略苍茫蔗海的万倾碧波,也可充分吸吮糖、蜜、烟的沁人香气,可在白龙洞欣赏绝景荟萃的地下奇观,还可到西山猴子箐饱览喀斯特地区的热带雨林,可在城郊梅花温泉、大树龙潭洗去旅途的劳累,同时还可就近参观全国一流的花园式现代化企业红河烟厂。对佛教文化感兴趣的朋友来到弥勒可是到了佛祖圣地。弥勒城与佛同名,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被誉为佛城,来到这里你可到弥勒寺朝拜,祈祷,还了你的美好心愿。

景点介绍

白龙洞

位于弥勒县西南,是一新开发的地下溶洞景区。洞分上下两层,全长1500米,自然形成四十余座厅堂,可谓洞中有洞,洞中有山,被为誉为南滇一绝。白龙洞奇景荟萃,如蓬莱仙山、龙宫玉柱、海底世界、斜塔奇观、珊瑚生辉、双羊寻子、摇钱树等景,有很高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孙髯翁墓

位于弥勒县城西大街。墓圆形石砌,径6米,碑镌古滇名士孙髯翁先生之墓。孙髯,字髯翁,号颐庵,昆明人。自幼聪颖,才气超群,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在文禁森严的雍乾之际,把感慨融铸于一百八十字大观楼长联中,一时轰动诗坛,是我国楹联文库中的一颗明珠。198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虹溪石牌坊

位于弥勒县虹溪镇东门街中段。青石建造,东西向,占地面积64平方米,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坊通高40米,宽6米,三重檐四柱三间,柱脚石墩有八个石狮子相对而立。坊头正中有一块镂空的石龙盘抱的直匾,上书圣旨旌表,下面横书三代一品封典的石匾。坊台基东西两面各有垂带式踏道七级,两边直柱上有三副对联。坊系虹溪王炽请通海名匠建造,王炽是当时云南富商之一,曾捐巨资效忠清廷,故受清廷敕封。王炽对地方也曾有过一些善举,有乐善好施的乡评。石坊雕琢精细,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83年公布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弥勒最佳旅游时间

锦屏幕山弥勒寺最佳时间:属亚热带气候,适合春秋冬三季旅游

锦屏山距离弥勒县城10公里。山门上方,悬挂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的"弥勒寺"寺名。踏着一千九百九十九级台阶,步入规模宏伟、气象万千的锦屏山风景区,但见绿荫叠翠,清泉潺潺,鸟语花香。山腰红墙黄瓦处,殿宇恢宏,飞云流霞,青烟袅袅。据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师言,弥勒的锦屏山与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江苏的录山、宾川的鸡足山同为七大华夏名山,其间的弥勒寺院与文殊寺院、普贤寺院、观音寺院、地藏寺院、如来寺院、迦叶寺院同为佛教大丛林。数百年来,锦屏山--弥勒寺香火不断,是滇东南闻名遐尔的佛教胜地。

锦屏山又名翠屏山,山虽不高,但山形独特,钟灵毓秀,锦屏泻玉;气势磅礴,泉流山半。粗看像一道巨大的屏风,呵护着美丽富饶的峨山甸水,细看则像一尊神工造化的弥勒大佛,结跏趺坐,护佑众生,在这与佛同名的弥勒县,俨然一座名副其实的"弥勒佛山"。历为弥勒名胜之首。

锦屏山上的弥勒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正史清乾隆《弥勒州志》载:"锦屏山:城北二十里,上有玉皇阁,下有弥勒寺。"《新纂云南通志》云:"天启六年有僧如玉得地锦屏,募资兴建弥勒寺,州内佛教盛行。"弥勒寺于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竣工,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座落于县城北郊风景秀丽的锦屏山上,寺院分东殿、西殿、玉皇殿(上殿)、下殿,有祖堂、观音楼、天府、地狱等,因塑有弥勒佛为供奉主佛故名。当时有僧数百,除修行外还耕作,兼营酿造、榨油。时有寺庙田,如布王戈、马龙、土木基等村均属佛寺山庄,每年收租数百石。寺南大照壁上有唐代书法家狂草书写的"飞云流霞"四个大字,笔力苍劲、流利,堪称佳作。壁下从岩缝中喷出一股"佛泉",传说饮此水可祛病消灾、延年益寿。历代名人、教徒、香客、善男信女到此朝拜观光者,大都丢铜钱入泉眼后饮水祈福。古人留下了"青飞岩下水,绿覆树头天"的佳句,有"锦屏泻玉"之美称。清乾隆皇帝御赐寺政三宝:金漆托盘、檀香木雕佛像、清洁佛珠,一时声名大振,善男信女朝拜如流,骚人墨客亦常到此游憩,他们或状物言志,或即景抒情,留下了不少诗章。清咸同年间,遭兵燹之灾,寺庙残破。后历经多次重建,修葺,方保绿水青山之锦屏。民国民间,无奈战乱兵痞袭扰,僧尼散尽,殿宇倾颓。1958年,东、西殿曾一度作廊,后在风雨飘摇中倒塌。寺院庙宇所剩无几。

1987年至1990年,首次对弥勒寺(现今的大智院)扫按原规模仿建,使大平盛世的一样香火袅袅不息。1994年以来,佛教界遵依广大佛教信徒的心愿,主导由佛教协会向民间和企业募集资金对弥勒寺的庙宇、佛像进行复建改造。1999年12月,高19.99米、世界上最大的弥勒大佛在锦屏山的心脏部位建成,它既体现了佛中有佛的意义,又标志着锦屏山风景区经风历雨数百年后展开迷人慈祥的笑颜:大肚能容天下事,慈心永护世间人。

经过复建改造的锦屏山--弥勒寺,拥大佛、大运、大雄、大智四院之宏阔,集弥勒强巴相、弥勒仙光相、弥勒布袋相、弥勒天冠相之绝致,遂成"弥勒道场"之大寺;锦屏山呈大丛林之恢宏,托19.99米大佛之高大,延一千九百九十九道台阶之绵长,显千年梯田、百年古树、潺潺清泉之灵秀,遂成"旅游胜地"之大观。登临锦屏仙山弥勒佛境,弥勒县城及一马平川的万亩平畴尽收眼底,让人既心智顿开,思接广远;又烦恼顿消,心旷神怡。每年春节和正月初九庙会等传统节日,上山进寺的香客、朝拜的信徒、观光的旅行者络绎不绝。到弥勒县,游弥勒寺,拜弥勒佛,领略佛教文化、儒家文化、民族文化和谐共处之大观,成了许多人的一大快事。

巍巍锦屏,悠悠古寺,县名弥勒寺名弥勒佛名弥勒,这一世间惟一的奇妙异境,集于南滇一地,实属稀罕。其间的因果,自古以来在民间流传着不少美妙的传说。相传南北朝年间的一天,大智大慧的如来佛祖,梦见中国南方有一座山峰极像端坐着的弥勒佛,便派弥勒佛菩萨四海巡查,寻找这块吉祥灵地传经布道,弥勒菩萨依梦所示,云游南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弥勒菩萨踏遍了千山万水。一日,来到一个弥勒的部落领地,十分疲惫的弥勒菩萨便在一座叫锦屏山的对面路旁树下小憩,困盹中见一个很像自己的佛微笑着走来。弥勒菩萨惊醒后,忽有所顿司,便展眼一看,只见对面的锦屏山俨然似自己悠悠而坐。嗬,好一片灵光佛地!弥勒菩萨便在此地驻定下来,四处传经,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数年后,弥勒佛才又去云游四海。他走后,当地的僧众十分怀念他,便募集资金建起寺庙专门供奉弥勒佛,定名弥勒寺。也就有了县名因佛名由来的传说。

然而,穷本溯源,弥勒县之名并非来于佛教,而是起源于古代部落首领的名字。据记载,唐代今县地为南诏国巴甸、布笼甸一带,其首领的名字叫弥勒,故名其部为弥勒部。元宪宗七年(1257年),弥勒部归附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设弥勒千户于此,元二十七年(1290年)改弥勒千户为州,称弥勒州,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为弥勒县,相沿至今。但是,也许是自然力与天意的使然,自修弥勒寺于县境之锦屏山,佛教就在这块土地上兴盛起来。按佛法所云,诸事因缘而生,弥勒县之名源于弥勒部,弥勒寺之名本于弥勒佛,寺与县与佛同名之结合,因弥勒而弥勒,正应了一个"缘"字。这就使弥勒县与弥勒佛之间有了种种美妙的故事,就有了"所说弥勒,即非弥勒,也是弥勒"之奥妙。

云南弥勒最佳旅游时间:每年的3-4月和9-11月。

弥勒白龙洞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弥勒县境内,由白龙洞主景区、孙髯翁墓、弥勒寺、熊庆来故居、三代一品封典访、大树龙潭、梅花温泉、热水塘等景区组成,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白龙洞洞内游路3公里,洞中有洞,洞中见天,奇景叠出,步步有景,中外岩溶专家赞誉不绝。

其他景点也各具特色。景区地处国道干线上,各景点都有公路相通,与滇南风景旅游圈形成环路,组织游览甚为方便。

云南弥勒特点

白龙洞分上下两层,全长2500米,有南宫、北官、瑶池仙境、海底世界等四大景区、10多个厅堂,100多个景点,洞中有洞,洞中见天,奇景叠出,步步有景。南宫以雄伟高大的石帜、石幔为特点,有“取经路上”、“犀牛望月”等景点。北宫以造型奇持的龙嶙状浮雕、龙往、石幔见长。

白龙洞属狭谷形叠层旱洞,发育于距今2.25亿年的三叠纪白去质石灰岩中,主要地质成因是乳白色次生碳酸钙、碳酸镁的堆积、沉积物。洞内的石钟乳,单复体共生,有渗滴水流形成的石笋,石塔、石柱;有片状水流形成的石梯田、边石盆;有溅滴水流形成的石瘤、石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