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天气 实时天气

海城天气预报24小时_海城天气预报24小时的

tamoadmin 2024-07-04 人已围观

简介1.什么是地震?怎样才能准确预料地震的发生?2.预报地震难度有多大?3.关于海的作文600字 大海春夏秋冬4.动物对地震有怎样的预报?5.动物预示天气的征兆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界处,历史上地震就相当频繁,自建国以后,大家熟知的地震就有唐山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等。2018年5月12日(今天),是汶川地震10周年纪念日。在10年前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

1.什么是地震?怎样才能准确预料地震的发生?

2.预报地震难度有多大?

3.关于海的作文600字 大海春夏秋冬

4.动物对地震有怎样的预报?

5.动物预示天气的征兆

海城天气预报24小时_海城天气预报24小时的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界处,历史上地震就相当频繁,自建国以后,大家熟知的地震就有唐山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等。2018年5月12日(今天),是汶川地震10周年纪念日。在10年前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5月12日也成为了中国防灾减灾日。

我们纪念这个日子,不仅是追思逝者,也是祈祷灾难不会再一次重演。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地震对于经济社会的风险也在加大,除了建立完善了防灾减灾救灾体制,许多人或许也要问: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地震不能预报吗?当强大的地震来临前,如果能像天气预报那样预测,人们及时疏散撤离,那不就能极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吗?

事实上,尽管人类已经追踪地震了数百年,但目前,地震预报仍然是一个科学界的难题。我国的地震预报研究起源于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国家开始对地震预报进行摸索。而我国在进行了持续多年的研究,唯一一次被认可的“成功”的地震预报,是辽宁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北京时间19点36分,在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发生了强度里氏7.3级的强烈地震。在地震之前,中国科学家对该次地震进行了一系列监测并在地震临近时给出了预报,在2月4日上午发出临震预报后,工厂停工,集会取消,救援队待命。根据当地人口密度和邢台、唐山等地震的平均伤亡率推算,如果不进行防御,地震可能造成5万人以上死亡。而海城地震实际死亡1300多人,伤亡共18308人,仅占总人口数的0.22%。

尽管这是一次可喜的成功,但在当时的落后的观测条件和科学仪器下,我国科学家们对地震的预测方式其实普通:一是通过看地下水、动物异常等偏离正常的情况,同时,在海城地震之前,营口、海城两县交界处出现了类似邢台地震的密集小地震,在确认了多重特征后,我国科学家才给出了临近预报。但实际上,海城地震的预报是唯一一个声称预报成功的例子,在这数十年的探索中,只能说是一次经验预报的偶然。

事实上,我们目前仍然无法准确预报地震,地震预报也很难展开。现有的地震预报研究,大多都是基于各种异常:动物异常、水位、地磁形变、地下水化学量等各种变化,来预测地震,除此而外,还有根据各种先兆反应进行的预报,其实说明白一点,就是基于统计和经验进行的预报。且不说这些林林总总的异常与地震之间的关联性,这种预报的不确定性也很高。

地震预测目前解决不了的一大问题是,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与天气预报完全不同,若是盲目预报,当地居民在撤离后地震并没有到来,这不仅影响社会生产生活,还可能诱发社会。这种后果和地震本身一样严重。

目前人们无法预测地震,不要神化海城地震的“成功”,因为也有运气成分存在,同样的年代,松潘地震、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却是不一样的结局,这足以说明问题。因此,面对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的“地震预测”,基本都没有相信的必要,而“地震云”之类的论调更是无稽之谈,它只会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恐慌。目前,我国已建成了220万平方公里的地震预警监测网,使我国成为继日本、墨西哥之后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即能够在地震波抵达地面之前的数秒内进行警报,使人们能够迅速寻找避难场所。

如今我们的探测设备遍布大江南北,平原高山,我们的技术在飞速发展。相信有一天,我们能在地震发生前发出及时精准的预报,从而防御这种灾害,但在此之前,掌握地震应急知识、生活在地震带上的居民绷紧防灾的弦才是正道。

什么是地震?怎样才能准确预料地震的发生?

地震预报要比天气预报难得多,天气预报都很难精确。地震的预知,危害的前瞻都是现阶段不能达到的高度。但再难也需要去做,科学的预案预警既需要坚持需要积累,更需要社会的投入,资金的支持。

首先,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后,相关危险或重要设施,可以根据预警信息停止运行,从而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比如核电站、化工厂、大型水电站等设施,如果在地震来临时不能够关闭,就会带来极大的损失,有的损失和影响可能是几百年甚至几万年都不能挽回的。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9.0级大地震,其实是有地震预警信息的,但是东电公司由于为了一己私利,没有当机立断关闭核电站机组,最终造成了极其惨痛的7级核泄露事故。因此,地震预警信息可以协助政府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迅速关闭危险设施,从而避免巨大的次生灾害,否则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地震造成的有毒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的泄露,或者大型水库的垮塌,都会造成极其巨大的损失。

地震监测对当地人民的意义:

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做好地震短临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最经济的方法,也是全世界地震学家所孜孜以求和奋斗的目标。如l975年发生在海城7.3级的地震前作出了中期和准确的短临预报,使震区能及时地进行地震应急措施,及时地疏导群众撤离房屋,从而减少几万人的伤亡和40多亿元的经济损失。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明确规定地震预报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适时向社会发布,同时上报国务院。已发布地震中期预报的地区,无论已经发布或尚未发布短期或临震预报,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情况紧急,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报告,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无论任何部门和个人也无权以任何形式承担和发布涉及他国的地震预报。从非正规途径得到的地震预报消息都是违反上述规定的,是误传或谣传,切忌盲目信谣传谣,或轻易采取不必要的行动。

预报地震难度有多大?

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一)地震的宏观异常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1、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动物反常的情形,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3、气象异常

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4、地声异常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多种多样。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

5、地光异常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我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且受地质条件及地表和大气状态控制,能对人或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地光异常报告,都在震前几秒钟至1分钟左右。如海城地震,澜沧、耿马地震等都搜集到了类似的报告。

6、地气异常

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7、地动异常

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地震时地面剧烈振动,是众所周知的现象。但地震尚未发生之前,有时感到地面也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摆动得十分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觉得到。最为显著的地动异常出现于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之前,从1974年12月下旬到1975年1月末,在丹东、宽甸、凤城、沈阳、岫岩等地出现过17次地动。

8、地鼓异常

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约半年,甘孜县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地鼓,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高20厘米左右,四周断续出现裂缝,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

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9、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同样是唐山地震前,市内有人见到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北京有人睡前关闭了日光灯,但灯仍亮着不息。

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电子闹钟失灵等。

地震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报尤其是短临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资料。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举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 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剌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要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政府或地震部门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真相。

(2)地震的微观异常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异常称为地震的微观异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形变异常: 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球物理变化: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地下流体的变化: 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生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 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定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关于海的作文600字 大海春夏秋冬

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但难度很大。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曾成功地预报过辽宁海城7.3级地震,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预报的地震。其后又预报了四川松潘7.2级地震;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又对中缅交界7.3级和辽宁海城5.6级地震作出了短临预报,并取得较好减灾实效,使得我国在地震预报科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这些成功的预报仍属经验性的。目前虽然我们能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地震预报仍是一个探索过程中的世界科学难题。由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很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出现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化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多学科领域中的各种异常现象。经过系统的清理和研究,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已在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多条地震前兆异常。这些前兆异常可归纳为十大类,即地震学、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及各种各样的宏观前兆现象。每一类前兆又包含多种监测手段和异常分析项目。如地壳形变就包括大面积水准测量、断层位移测量、海平面观测、湖面观测、地面倾斜观测等手段。地震学前兆分析项目是各大类前兆中最丰富的,一共有三十多种分析方法。宏观异常项目更是丰富多彩。总之,由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地震前兆具有丰富多样和综合的特点,归纳起来,多为十大类,近百项。对某一地区预报十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这种预报称长期地震预报;对某地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做出的预报叫做中期预报;地震的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统称为中长期预报。对某地一、二个月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预报称为短期预报;对某地在几小时至几天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预报称为临震预报。(2)研究历史地震活动规律。查明地震活动周期,研究历史上发生过的地震与现今活动构造带关系等。(3)台站仪器观测。围绕确定现今活动的断裂带进行精密的观测,求得现今地壳构造变动的宝贵资料,推测地震的发展趋势,有时还能找出震源的可能位置。我国历史上地震的记载,最早见于《竹书纪年》,其中一处提到“夏帝发” 七发陵泰山震,就说夏朝一个名叫‘发”的帝王,在他即位的第七年(公元前1831年)登临山东泰山时,正好泰山发生地震。另一处提到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就是说有一个名叫“桀”的帝王,在他即位第十年(公元前1809年)的某一天夜晚天上的流星像下雨般降落下来,这年在河南西部发生了地震,震后伊河和洛河的水都干了。这两次地震距离现在都有三千八百多年了,不仅是我国最早的地震记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记载。自然界许多奇异变化,并不都是地震前兆。所以发现异常后,特别要注意与非震的干扰因素加以区别。一般来说,产生非震动物异常的原因有天气变化(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徙)、生理变化(生病、发情)、环境变化(水体污染)等等。产生非震地下水异常的原因有气候变化、水文、地质和人为因素的干扰等等。在判断是否为宏观异常时要考虑地震宏观异常的特点:这些前兆受到地质构造的控制,呈带状、象限状或与本地构造线方向一致,在未来震中区的前兆现象相对密集;这些异常在时间上有同步性,数量上有集中性,出现的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反应强烈等。既能发现异常,又能正确别排除干扰,才能掌握时机,做到有效预报。二十世纪60年代中叶,日本、美国、苏联等国相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地震预报研究。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后也开始地震科学实验,基本上与日本、美国、苏联同时起步。经过30多年的探索,地震预报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然而,地震预报这一科学难题至今在世界上尚未突破。与日本、美国相比,我国的地震预报研究,在观测技术,仪器设备、通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方面不如他们好,但我国在下列方面与日、美、苏相比占有优势。第一我国所取得的大震资料、观测到的前兆现象和积累的预报经验是他们无法比拟的。第二在总结预报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地震预报的判据、指标和方法,以及预报的技术程序,向实用化方面推进了一大步,而其他国家尚在个别地区尝试或处于实验阶段。第三二十世纪70年代在我国地震高潮中,我们对海城地震、松潘地震等曾作出了较好预报,并取得了减轻震灾的效果,这些是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然而,尽管我国地震预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的预报水平仍很低,能作出预报的地震还只有极少数。因此,在取得巨大进步基础上,要进一步通过理论和实验观测研究,争取尽早攻克这一世界科字难关。由于地震预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因此,确定地震预报意见和发布地震预报都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它不单纯是个科学问题,而是一个有广泛影响的社会问题。所以,为了使地震预报有法可依,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预报必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权限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包括地震部门和地震工作者在内,都无权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

动物对地震有怎样的预报?

大海的一年四季,有着不同的风采。

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海也不例外。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

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因此,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傍晚,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走出夏日的浪漫,大海步入秋的高远。久居这座城市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告别了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的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大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壮丽的舞台。我爱大海。

动物预示天气的征兆

能预报地震的动物。人们在长期报震、抗震工作中,已经观察到许多动物在震前有种种异常反应:畜不进圈狗狂叫,冬眠蛇出老鼠闹,鸭不下水鸡上树,蜜蜂飞迁鱼上跳,鹦鹉撞笼鸽惊飞,狮虎哀吼狼悲嚎等等。1969年7月18日13时24分,我国渤海发生了一次7.4级地震。在震前,平时逗人喜爱的大熊猫也躺在地上,抱头怪叫,唤它也不起,检查却无病。两小时以后发生了地震,天津市地动房摇。

1975年2月4日,海城、营口发生了7.3级地震。震前一段时间,尽管天气寒冷,冬眠的蟒蛇仍爬出洞来,它们一出洞口就冻僵了。此外,青蛙、泥鳅等冬眠动物的提前苏醒,早在1923年夏天,一位秘鲁的鱼类学家在日本的叶山沿海,发现了一种仅栖息在深海中的胡须鱼上浮,这是一种异常现象。果真事隔一天,发生了关东大地震。狗,可能是因为它具有特别灵敏的嗅觉,所以被列为震前反应最明显的动物。唐山大地震前,有个农户家的一只狼狗当晚咬了主人,不让他睡觉。主人将狗打跑,刚睡下,狗又来乱咬。他又气又惊,就下床打狗,边追边打,刚出大门,地震发生了。1973年7月23日,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斯皮可埃市地震前,有个女职员睡得很熟,被狗吵醒。狗舔主人的脸,咬睡衣,将她拽下床来。她开了门,狗咬着主人的睡衣朝外跑,刚踏上人行道,地震发生了。从这三个例子可以看出,狗不仅是出色的活报震仪,而且在地震灾害中救主有功。

动物预示天气的征兆主要有:

蛛预报天气法——阴雨天,如气压上升,湿度减小,昆虫高飞,蜘蛛便张网捕捉,预示天气将转晴。反之,蜘蛛收网,预示将下雨。俗话说:“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青蛙预报天气法——春夏季节,青蛙叫声大而密,预示不久就会下雨。谚语说:“蛤蟆大声叫,必是大雨到”。

蚂蚁预报天气法——蚂蚁成群出洞,预示大雨将临,俗话有“蚂蚁成群,明天不晴”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