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天气 实时天气
孟连天气预报15天查询百度_孟连天气预报
tamoadmin 2024-08-12 人已围观
简介1.急救知识选择题,只要选择题!!!!!2.地震来了,该怎么办3.昆明元江哈尼族旅游元江哈尼族和彝族4.原平市是几类地区5.地震是否可以预测?四川汶川县发生七点八级地震后,“为什么地震发生前不能预报出来,而地震发生后又能预报”的疑问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问题, 福建省地震局首席地震预报专家丁学仁研究员今天在此作了回答。他说,地震发生前难以做出预报,地震预报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科学难题。地震预测的
1.急救知识选择题,只要选择题!!!!!
2.地震来了,该怎么办
3.昆明元江哈尼族旅游元江哈尼族和彝族
4.原平市是几类地区
5.地震是否可以预测?
四川汶川县发生七点八级地震后,“为什么地震发生前不能预报出来,而地震发生后又能预报”的疑问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问题, 福建省地震局首席地震预报专家丁学仁研究员今天在此作了回答。
他说,地震发生前难以做出预报,地震预报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科学难题。地震预测的难度比原先想象的要难得多,地震预报的进展也比原先设想的缓慢得多,可以认为至今全球地震预报的水平还相当低。
这位研究员分析,震前地震预报难,主要因为:一是地震物理过程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地震是发生在地球内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发生也是一种复杂的地震物理过程。由于地震孕育过程的未知因素太多,地震前震源状态、地球内部细结构不可直接探测,加上地壳破裂的过程又十分不稳定。人类即使具有很高水平的模拟实验也远远达不到震源处的真实环境条件,而实际上地壳内上百公里尺度极度不均匀介质的破裂也是无法模拟的。
其次,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地壳内部岩石受力产生应变的积累与释放,造成其物理过程和应变积累的力源又是众多因素迭加和反复作用的结果。目前,还难以搞清它们之间演化过程的相互关系。再则,大地震是小概率,难以重复和检验。地震发生前所谓的前兆现象绝大多数与实际发生的地震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存在着某种不确定性。
丁学仁表示, 当地震发生后,通过地震台站的现代仪器观测和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很快(目前福建可在一分钟内)而又准确地测定出地震发 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但是,破坏性地震或有影响的地震发生后,一般还需要进行震后趋势判定,明确短期内是否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应当说现阶段地震预报的整体水平还很低,预料之外的地震也还是有的,毕竟地震预测研究还在探索之中。
急救知识选择题,只要选择题!!!!!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地震的知识,包括地震科普知识、地震预报知识、地震自救互救知识。
一、地震知识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
1.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哪几类型?
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
2.地震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
地点、震级和发震时刻。
3.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4.地球内部可分为几层?哪一层常发生地震?
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 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5.地球上一年大约能发生多少次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6.根据成因地震分为哪几类?
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7.什么叫震源深度?何谓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70 —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
8.何谓地方震、近震和远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 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9.什么是震级?影响震级的因素有什么?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10.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按震级大小分: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震;7级以下、5级和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或中强震;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称为小震;3级以下、1级或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小于1级的称为超微震。
11.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多少级?
8.9级,发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12.何谓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13.震级和烈度有何不同?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是用“度”来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14.何谓等烈度线?等烈度线图的作用何在?
等烈度线是地面上各相同烈度点的连线。等烈度线图绘出了地震影响的总轮廓,为我们进行震灾快速评估、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15.什么叫地震序列?什么叫主震、余震和前震?地震序列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地震序列。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地震序列可分为以下几类:
(1)震群型—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
(2)孤立型(单发性地震)—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
(3)主震型—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
17.什么是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
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取救援行动的地震。
18.何谓城市“直下型地震”?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那几次?
在大城市及其周围地下发生的地震称为城市“直下型地震”,这一名词是日本学者提出的,这类地震往往会造成城市较大的损失。
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16年的我国唐山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19.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验震器)是谁发明的?用于何年?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于公元132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20.我国最早的地震台和地震遥测台网建于何时何地?
1930年我国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成立。1966年北京遥测台网建成,有8个子台。15年海城地震后进行第一次扩充,子台21个,分布在京、津、唐、张地区。1980年进行第二次扩充,实施加密工程。1990年大同地震后,进行第三次扩充,实施“华北台网联网”工程。
21. 地震横波与纵波有何区别?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而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 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 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22.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哪几个大地震带?
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主要有两大地震带:
(1)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到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区,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24%。
(2)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能量的76%;
23.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
24.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是哪几个?
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等。
25.什么叫“南北地震带”?
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 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简称南北地震带。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二、地震灾害知识
1.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2.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
3.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4.何谓地震次生灾害?
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5. 什么叫次生灾害源?
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以及水坝、堤岸等。
6.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什么?
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7.常见的由地震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严重?
火灾。
8.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灾发生在何时、何处?
1739年银川8级地震引起的火灾,大火烧了5天5夜。
9.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城市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次生灾害源集中,所以地震次生灾害突出。
10.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水灾发生于何时何地?
1933年四川叠溪7.5级地震造成的水灾。地震时山体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四个堰塞湖,大震后45天,湖水堵体溃决,造成下游水灾。洪水纵横泛滥,长达千余里,淹没人员2万多,冲毁良田5万亩。
11.影响人员伤亡的因素有哪些?
(1)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
(2)震中距离;
(3)震区人口密度;
(4)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
(5)发震季节和时间;
(6)有无地震预报;
(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
(8)抢救速度。
12.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是哪次地震?
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我国陕西华县的8级大震,死亡人数约83万。
13.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中国的地震主要是板内地震,具有震源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征;中国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因而成灾率较高。(板内地震是指板块内部发生的地震)
三、地震预报知识
1.何谓地震前兆?常见的前兆现象有哪些?
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重力变化、地电变化、地应力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份的变化、地震波速度变化等。
2. 地震前地下水有什么异常变化? 应当排除哪些干扰?
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但是,地下水的变化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降水(下雨、下雪)、干旱、河水涨落、冰雪融化、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3.是不是天气突然变化就一定要地震?
不是。在某些大地震前确有气象异常的记载,但气象与地震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即使有某种关联也是比较间接的,而且只有在某种特殊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对一个地区来说,天气的变化是经常发生的,而破坏性地震却是少有的。有的人一见天气变化就以为要发生地震,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
4.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是否就意味着一定有大震来临?
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天气变化、生存条件的改变、生物干扰、 饲养条件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影响等都可能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发生异常。另外动物本身生理状态的变化、 人们观察错觉等都可能被认为异常,我们要在识别真动物异常的基础上再确定这种异常是否与地震有关。
5.何谓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
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损失程度的预测。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仅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6.什么叫做地震中长期、短期和临震预报?什么叫地震年度趋势预报?
对某地几年至几十年内,甚至上百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地震长期预报。对某地几个月内至几年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的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合称中长期预报。对某地几天至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短期预报。对某地几天以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临震预报。年度地震趋势预报是由中国地震局每年组织专家对下一个年度国内可能发生大震的地点所做的一年尺度或稍长时间的趋势性预测。
7.目前世界上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较多的国家是哪四个?
中国、日本、美国、原苏联。
8.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
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预报。但在充分和合理地应用现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有可能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而且与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在观测技术的先进性方面,在地震预报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国在震例资料和现场预报经验的积累方面具有优势。我国频繁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为我国地震工作者提供了较多的实验预报的实践机会。在70年代中期,我国曾成功预报过辽宁海城7.3级地震等破坏性地震。9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过1995年云南孟连7.3级地震,19年新疆伽师强震群中6.3、6.4级等地震,1998年11月云南丽江宁蒗县6.2级等4次5级以上地震,1999年12月29日辽宁岫岩枣海城5.6级地震等一系列成功的短临预报。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总体而言,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处在世界先进行列。
四、地震自救互救知识与我国防震减灾政策
1.地震发生时,在工作岗位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在办公室内要赶紧藏在办公桌下,震后从楼梯迅速撤离;正在工厂上班的工人,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然后迅速撤到安全处。对于特殊的部门(如电厂、煤气厂、钢厂、核反应堆等)按专门操作程序运作。
2.地震发生时,在公共场所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在公共场所,影剧院、体育馆的演出或比赛要立即停止,观众应躲在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震后有秩序地组织观众分路疏散;正在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慌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空旷安全处疏散;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时,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
3.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4.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哪些地方?
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5.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保持清醒冷静头脑,做出敏捷反应,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住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 同时,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当大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6.何谓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的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址及周围地质稳定性评价及场地震害预测等工作。其目的是为工程抗震确定合理的设防标准,实现震时安全、建设投资合理的目的。
7.联合国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的宗旨是什么?
把减灾工作纳入的职能,把的权力变成民众的行动。
8.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定为什么日?
国际减灾日
9.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保持清醒冷静头脑,做出敏捷反应。
在室外,汽车司机要选择安全地带刹车,火车司机,要取紧急制动措施,稳缓地逐渐刹车;要停留在开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在山坡上注意滚石,同时要远离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威胁。
10.什么叫生命线工程?
主要是指维持城市生存功能和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工程,主要包括供水、排水系统的工程;电、燃气及石油管线等能源供给系统的工程;电话和广播电视等情报通讯系统的工程;大型医疗系统的工程以及公路、铁路等交通系统的工程等等。
11. 1996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什么?
预防与减轻城市化灾害。
12.总书记是怎样论述减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
答:1993年6月25日总书记在致中国灾害管理国际会议的贺信中正式提出,“我国将继续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把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继续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基本方针,增加投入,加强防灾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3.我国地方地震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针是什么?
地方地震工作是由县以上各级地方直接领导,主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列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地方财政预决算管理的地震工作,属于当地社会防灾公益事业,承担地区性防震抗震工作。 地方地震工作致力于地震科技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全民族防震意识,最大限度地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14.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任务、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传播防震减灾工作信息,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与能力,提高群众防震减灾的自觉性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动员社会公众参与防震减灾行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要遵循“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方针,坚持“因 地制宜,因势利导,经常持久,科学求实”的原则。
15.我国农村抗震的长远目的是什么?
(1)逐步改变农村建筑材料的构成;
(2)逐步改变农村的建筑习惯、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技术,代替传统的对抗震不利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
(3)加强地震和抗震知识的普及,使抗震防灾成为农民的实际行动和自觉需要。
16.我国本世纪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开始于何年?在防震减灾方面,我国将取什么对策?
1988年。基本对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和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有八项具体措施:
(1)在全国各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
(2)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法规体系;
(3)把防震减灾工作开始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4)增强地震监测预报和快速反应能力;
(5)努力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基础的抗震设防工作;
(6)制定好地震应急预案;
(7)增强震后恢复重建能力;
(8)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17.怎样识别地震谣言?
(1)由(省级)发布的地震预报
应该完全相信!
因为它是地震监测预报部门的科技人员通过收集监测到的大量地震异常信息,经过认真仔细综合性的研究,参照以往的成功经验,非常慎重地提供给决策部门,由依据防震减灾有关法规,本着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危,社会稳定着想而做出的。
(2)不是发布的,但预报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非常准确
不可信!
地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自然现象,虽然科学家们在地震预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还缺乏对地震产生的原因和发生规律的科学揭示。目前的地震预报仅处于探索阶段,不可能做得非常精确。因此,那种时间精确到某天、甚至到某时某分,地点在某个很小的范围,震级也很准确的地震预报超越了目前的科学水平。
(3)是某某专家预报的
不可信!
根据我国《地震预报发布的管理规定》,任何个人都无权擅自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意见或消息,不管他是谁。由于地震预报处于探索阶段,因而,科学家的预测意见只能提供给地震部门做参考。将个人的预测意见向社会散布本身就是违法的。
(4)国外科学家预报我国地震
不可信!
地震预测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在地震预测方面,国外水平不比我国高多少。国外科学家预测我国地震必须按照我国法律进行。除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发布地震预报外,任何个人、组织、都无权发布,外国人也如此。
(5)看见或听说地震部门在做地震宣传或其他相关工作,是否要地震了
不是!
让广大社会公众了解地震科普知识,提高减灾意识和能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在任何时期都是地震工作部门的神圣职责。
(6)听亲戚朋友说要发生地震了
不可信!
他们又是听谁说的?因此,一般社会上的地震谣言都不应相信,否则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甚至破坏社会安定。听到传言后应与当地区、县地震部门联系。
(7)发生有感地震过后,是否有更大的地震
是否有,应听公告。
(8)带有迷信色彩的或别有用心的有关发生地震的消息
不仅不相信,而且要报告公安机关。
18.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按其工作内容和时序特征,可分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四个环节。
(1)地震应急是指为应付突发性地震而取的震前应急准备、临震应急防范、震时应急指挥和震时应急救援等应急反应行动。
(2)震后救灾与重建是指紧接地震应急之后的全面救灾行动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
(3)地震监测预报包括监测和预测未来地震发生的科学技术工作和地震预报社会发布的行政管理工作。就科学技术的内容而言,是指为获取与地震发生有关的信息所开展的对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的信息检测、传递、处理和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对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时域、地域和强度的预测。地震预报的发布应当按照院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环节,它为其他环节提供地震危险性的背景和三要素信息,以便取各种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4)地震灾害预防是指震前所做的防御性工作,包括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工程性防御措施主要是指在国土地震区划和工程建设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的抗震设防,包括对新建工程和设施进行的抗震设计和施工,以及对已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抗震加固。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主要是指各级人民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取的工程性防御措施之外的依法减灾活动,包括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和,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科研以及推进地震灾害保险,救灾资金和物资储备等工作。
19.我国抗震救灾工作方针是什么?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20.我国地震救灾原则是什么?
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保险补偿;及中央企事业单位主要由主管部门负责等原则。
21.什么叫地震应急?
是指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而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抗震救灾和地震救援抢险行动。
22.“防御震灾”的含义是什么?
防御震灾是人们为防止、减轻、避免和抗御地震灾害而取的社会行为,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建立起来的以预防为主的长远战略手段。
23.各级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
24.新的地震活跃期防震减灾工作指导思想是什么?
在党和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防震减灾职能,促进地震科学的进步,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坚持以预报为主,测报防抗救结合的方针,走综合防御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服务。
25.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减轻震害损失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各级领导迅速上岗指挥救灾,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果断取应急措施,及时有效组织救灾。
26.我国抗震救灾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
(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织指挥;
(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的作用。
27.地震灾情上报内容包括哪四个方面?
人口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
28.地震灾情调查、评估、上报如何进行?
在上级人民领导下,由地震部门牵头,会同有关行业部门按规定共同进行。
29.抗震救灾的原则有哪些?
(1)快速反应原则;
(2)就近就地开展自救互救原则;
(3)突出重点原则;
(4)主动配合原则;
(5)主动报告原则。
地震来了,该怎么办
1.什么是地震?
我们常说的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2. 地球内部可分为几层?哪一层常发生地震?
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 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3.地球上一年大约能发生多少次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4.根据成因地震分为哪几类?
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5.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哪几类型?
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
6.地震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
发震时刻、地点和震级。
7.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8.什么叫震源深度?何谓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70 —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
9.何谓地方震、近震和远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 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10.什么是震级?影响震级的因素有什么?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11.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按震级大小分: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震;7级以下、5级和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或中强震;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称为小震;3级以下、1级或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小于1级的称为超微震。
12.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多少级?
8.9级,发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13.何谓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14.震级和烈度有何不同?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是用“度”来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15.何谓等烈度线?等烈度线图的作用何在?
等烈度线是地面上各相同烈度点的连线。等烈度线图绘出了地震影响的总轮廓,为我们进行震灾快速评估、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16.什么叫地震序列?什么叫主震、余震和前震?地震序列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地震序列。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地震序列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主震型—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
(2)震群型—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
(3)孤立型(单发性地震)—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
17.什么是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
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取救援行动的地震。
18.何谓城市“直下型地震”?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那几次?
在大城市及其周围地下发生的地震称为城市“直下型地震”,这一名词是日本学者提出的,这类地震往往会造成城市较大的损失。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16年的我国唐山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19.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验震器)是谁发明的?用于何年?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于公元132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20.我国最早的地震台和地震遥测台网建于何时何地?
1930年我国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成立。1966年北京遥测台网建成,有8个子台。15年海城地震后进行第一次扩充,子台21个,分布在京、津、唐、张地区。1980年进行第二次扩充,实施加密工程。1990年大同地震后,进行第三次扩充,实施“华北台网联网”工程。
21. 地震横波与纵波有何区别?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而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 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 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22.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哪几个大地震带?
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主要有两大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能量的76%;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到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区,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24%。
23.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
24.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是哪几个?
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等。
25.什么叫“南北地震带”?
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 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简称南北地震带。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二、地震预报知识
1.何谓地震前兆?常见的前兆现象有哪些?
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重力变化、地电变化、地应力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份的变化、地震波速度变化等。
2. 地震前地下水有什么异常变化? 应当排除哪些干扰?
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但是,地下水的变化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降水(下雨、下雪)、干旱、河水涨落、冰雪融化、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3.是不是天气突然变化就一定要地震?
不是。在某些大地震前确有气象异常的记载,但气象与地震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即使有某种关联也是比较间接的,而且只有在某种特殊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对一个地区来说,天气的变化是经常发生的,而破坏性地震却是少有的。有的人一见天气变化就以为要发生地震,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
4.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是否就意味着一定有大震来临?
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天气变化、生存条件的改变、生物干扰、 饲养条件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影响等都可能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发生异常。另外动物本身生理状态的变化、 人们观察错觉等都可能被认为异常,我们要在识别真动物异常的基础上再确定这种异常是否与地震有关。
5.何谓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
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损失程度的预测。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仅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6.什么叫做地震中长期、短期和临震预报?什么叫地震年度趋势预报?
对某地几年至几十年内,甚至上百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地震长期预报。对某地几个月内至几年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的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合称中长期预报。对某地几天至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短期预报。对某地几天以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临震预报。年度地震趋势预报是由中国地震局每年组织专家对下一个年度国内可能发生大震的地点所做的一年尺度或稍长时间的趋势性预测。
7.目前世界上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较多的国家是哪四个?
中国、日本、美国、原苏联。
8.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
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预报。但在充分和合理地应用现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有可能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而且与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在观测技术的先进性方面,在地震预报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国在震例资料和现场预报经验的积累方面具有优势。我国频繁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为我国地震工作者提供了较多的实验预报的实践机会。在70年代中期,我国曾成功预报过辽宁海城7.3级地震等破坏性地震。9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过1995年云南孟连7.3级地震,19年新疆伽师强震群中6.3、6.4级等地震,1998年11月云南丽江宁蒗县6.2级等4次5级以上地震,1999年12月29日辽宁岫岩枣海城5.6级地震等一系列成功的短临预报。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总体而言,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处在世界先进行列。
三、地震灾害知识
1.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2.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
3.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4.何谓地震次生灾害?
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5. 什么叫次生灾害源?
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以及水坝、堤岸等。
6.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什么?
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7.常见的由地震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严重?
火灾。
8.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灾发生在何时、何处?
1739年银川8级地震引起的火灾,大火烧了5天5夜。
9.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城市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次生灾害源集中,所以地震次生灾害突出。
10.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水灾发生于何时何地?
1933年四川叠溪7.5级地震造成的水灾。地震时山体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四个堰塞湖,大震后45天,湖水堵体溃决,造成下游水灾。洪水纵横泛滥,长达千余里,淹没人员2万多,冲毁良田5万亩。
11.影响人员伤亡的因素有哪些?
(1)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
(2)震中距离;
(3)震区人口密度;
(4)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
(5)发震季节和时间;
(6)有无地震预报;
(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
(8)抢救速度。
12.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是哪次地震?
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我国陕西华县的8级大震,死亡人数约83万。
13.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中国的地震主要是板内地震,具有震源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征;中国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因而成灾率较高。(板内地震是指板块内部发生的地
昆明元江哈尼族旅游元江哈尼族和彝族
一、地震知识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
1.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哪几类型?
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
2.地震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
地点、震级和发震时刻。
3.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4.地球内部可分为几层?哪一层常发生地震?
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 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5.地球上一年大约能发生多少次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6.根据成因地震分为哪几类?
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
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7.什么叫震源深度?何谓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70 —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
8.何谓地方震、近震和远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 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9.什么是震级?影响震级的因素有什么?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10.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按震级大小分: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震;7级以下、5级和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或中强震;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称为小震;3级以下、1级或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小于1级的称为超
微震。
11.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多少级?
8.9级,发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12.何谓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
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13.震级和烈度有何不同?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是用“度”来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14.何谓等烈度线?等烈度线图的作用何在?
等烈度线是地面上各相同烈度点的连线。等烈度线图绘出了地震影响的总轮廓,为我们进行震灾快速评估、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15.什么叫地震序列?什么叫主震、余震和前震?地震序列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地震序列。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地震序列可分为以下几类:
(1)震群型—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
(2)孤立型(单发性地震)—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
(3)主震型—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
17.什么是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
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取救援行动的地震。
18.何谓城市“直下型地震”?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那几次?
在大城市及其周围地下发生的地震称为城市“直下型地震”,这一名词是日本学者提出的,这类地震往往会造成城市较大的损失。
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16年的我国唐山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19.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验震器)是谁发明的?用于何年?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于公元132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20.我国最早的地震台和地震遥测台网建于何时何地?
1930年我国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成立。1966年北京遥测台网建成,有8个子台。15年海城地震后进行第一次扩充,子台21个,分布在京、津、唐、张地区
。1980年进行第二次扩充,实施加密工程。1990年大同地震后,进行第三次扩充,实施“华北台网联网”工程。
21. 地震横波与纵波有何区别?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而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 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
破坏力大, 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22.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哪几个大地震带?
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主要有两大地震带:
(1)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到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区,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24%。
(2)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能量的76%;
23.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
24.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是哪几个?
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等。
25.什么叫“南北地震带”?
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 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简称南北地震带。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二、地震灾害知识
1.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2.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
综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
3.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4.何谓地震次生灾害?
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5. 什么叫次生灾害源?
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以及水坝、堤岸等。
6.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什么?
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7.常见的由地震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严重?
火灾。
8.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灾发生在何时、何处?
1739年银川8级地震引起的火灾,大火烧了5天5夜。
9.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城市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次生灾害源集中,所以地震次生灾害突出。
10.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水灾发生于何时何地?
1933年四川叠溪7.5级地震造成的水灾。地震时山体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四个堰塞湖,大震后45天,湖水堵体溃决,造成下游水灾。洪水纵横泛滥,长达千余里,淹没人员2万多,冲毁良田5万亩。
11.影响人员伤亡的因素有哪些?
(1)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
(2)震中距离;
(3)震区人口密度;
(4)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
(5)发震季节和时间;
(6)有无地震预报;
(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
(8)抢救速度。
12.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是哪次地震?
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我国陕西华县的8级大震,死亡人数约83万。
13.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中国的地震主要是板内地震,具有震源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征;中国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因而成灾率较
高。(板内地震是指板块内部发生的地震)
三、地震预报知识
1.何谓地震前兆?常见的前兆现象有哪些?
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重力变
化、地电变化、地应力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份的变化、地震波速度变化等。
2. 地震前地下水有什么异常变化? 应当排除哪些干扰?
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但是,地下水的变化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降水(下雨、下雪)、干旱、河水涨落、冰雪融化、
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3.是不是天气突然变化就一定要地震?
不是。在某些大地震前确有气象异常的记载,但气象与地震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即使有某种关联也是比较间接的,而且只有在某种特殊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对一个地区来说,天气的变化是经常发生的,
而破坏性地震却是少有的。有的人一见天气变化就以为要发生地震,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
4.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是否就意味着一定有大震来临?
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异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天气变化、生存条件的改变、生物干扰、 饲养条件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影响等都可能引起动物生活习性发生异常。另外动物本身生理状态的
变化、 人们观察错觉等都可能被认为异常,我们要在识别真动物异常的基础上再确定这种异常是否与地震有关。
5.何谓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
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损失程度的预测。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仅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6.什么叫做地震中长期、短期和临震预报?什么叫地震年度趋势预报?
对某地几年至几十年内,甚至上百年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地震长期预报。对某地几个月内至几年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的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合称中长期预报。对某地
几天至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短期预报。对某地几天以内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出预报叫临震预报。年度地震趋势预报是由中国地震局每年组织专家对下一个年度国内可能发生大
震的地点所做的一年尺度或稍长时间的趋势性预测。
7.目前世界上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较多的国家是哪四个?
中国、日本、美国、原苏联。
8.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
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预报。但在充分和合理地应用现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有可能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而且与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在观测技术的先进性方面,在地震预报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国在震例资料和
现场预报经验的积累方面具有优势。我国频繁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为我国地震工作者提供了较多的实验预报的实践机会。在70年代中期,我国曾成功预报过辽宁海城7.3级地震等破坏性地震。90年代以来
,我国取得过1995年云南孟连7.3级地震,19年新疆伽师强震群中6.3、6.4级等地震,1998年11月云南丽江宁蒗县6.2级等4次5级以上地震,1999年12月29日辽宁岫岩枣海城5.6级地震等一系列成功的短
临预报。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总体而言,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处在世界先进行列。
四、地震自救互救知识与我国防震减灾政策
1.地震发生时,在工作岗位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在办公室内要赶紧藏在办公桌下,震后从楼梯迅速撤离;正在工厂上班的工人,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然后迅速撤到安全处。对于特殊的部门(如电厂、煤气厂、钢厂、核反应堆等)按专门操作
程序运作。
2.地震发生时,在公共场所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在公共场所,影剧院、体育馆的演出或比赛要立即停止,观众应躲在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震后有秩序地组织观众分路疏散;正在比赛的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慌乱、拥挤,
有组织有步骤地向空旷安全处疏散;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时,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切忌拥挤、跳楼。
3.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4.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哪些地方?
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
5.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保持清醒冷静头脑,做出敏捷反应,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住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
角躲避; 同时,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防止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溢;高层住户向下转移时,千万不能跳楼,也不能乘电梯。当大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撤离。
6.何谓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的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址及周围地质稳定性评价及场地震害预测等工作。其目的是为工程抗
震确定合理的设防标准,实现震时安全、建设投资合理的目的。
7.联合国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的宗旨是什么?
把减灾工作纳入的职能,把的权力变成民众的行动。
8.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定为什么日?
国际减灾日
9.地震发生时,在室外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保持清醒冷静头脑,做出敏捷反应。
在室外,汽车司机要选择安全地带刹车,火车司机,要取紧急制动措施,稳缓地逐渐刹车;要停留在开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在山坡上注意滚石,同时要远离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的
威胁。
10.什么叫生命线工程?
主要是指维持城市生存功能和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工程,主要包括供水、排水系统的工程;电、燃气及石油管线等能源供给系统的工程;电话和广播电视等情报通讯系统的工程;大型医疗系统的工
程以及公路、铁路等交通系统的工程等等。
11. 1996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什么?
预防与减轻城市化灾害。
12.总书记是怎样论述减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
答:1993年6月25日总书记在致中国灾害管理国际会议的贺信中正式提出,“我国将继续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把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继续贯彻以防为主
,防、抗、救相结合的基本方针,增加投入,加强防灾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3.我国地方地震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针是什么?
地方地震工作是由县以上各级地方直接领导,主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列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地方财政预决算管理的地震工作,属于当地社会防灾公益事业,承担地区性防震抗
震工作。 地方地震工作致力于地震科技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全民族防震意识,最大限度地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14.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任务、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传播防震减灾工作信息,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与能力,提高群众防震减灾的自觉性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动员社会公众参与防震减灾行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防震减
灾宣传工作要遵循“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方针,坚持“因 地制宜,因势利导,经常持久,科学求实”的原则。
15.我国农村抗震的长远目的是什么?
(1)逐步改变农村建筑材料的构成;
(2)逐步改变农村的建筑习惯、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技术,代替传统的对抗震不利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
(3)加强地震和抗震知识的普及,使抗震防灾成为农民的实际行动和自觉需要。
16.我国本世纪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开始于何年?在防震减灾方面,我国将取什么对策?
1988年。基本对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和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有八项具体措施:
(1)在全国各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
(2)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法规体系;
(3)把防震减灾工作开始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4)增强地震监测预报和快速反应能力;
(5)努力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基础的抗震设防工作;
(6)制定好地震应急预案;
(7)增强震后恢复重建能力;
(8)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17.怎样识别地震谣言?
(1)由(省级)发布的地震预报
应该完全相信!
因为它是地震监测预报部门的科技人员通过收集监测到的大量地震异常信息,经过认真仔细综合性的研究,参照以往的成功经验,非常慎重地提供给决策部门,由依据防震减灾有关法规,本着
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危,社会稳定着想而做出的。
(2)不是发布的,但预报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非常准确
不可信!
地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自然现象,虽然科学家们在地震预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还缺乏对地震产生的原因和发生规律的科学揭示。目前的地震预报仅处于探索阶段,不可能做
得非常精确。因此,那种时间精确到某天、甚至到某时某分,地点在某个很小的范围,震级也很准确的地震预报超越了目前的科学水平。
(3)是某某专家预报的
不可信!
根据我国《地震预报发布的管理规定》,任何个人都无权擅自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意见或消息,不管他是谁。由于地震预报处于探索阶段,因而,科学家的预测意见只能提供给地震部门做参考。将个人
的预测意见向社会散布本身就是违法的。
(4)国外科学家预报我国地震
不可信!
地震预测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在地震预测方面,国外水平不比我国高多少。国外科学家预测我国地震必须按照我国法律进行。除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
发布地震预报外,任何个人、组织、都无权发布,外国人也如此。
(5)看见或听说地震部门在做地震宣传或其他相关工作,是否要地震了
不是!
让广大社会公众了解地震科普知识,提高减灾意识和能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在任何时期都是地震工作部门的神圣职责。
(6)听亲戚朋友说要发生地震了
不可信!
他们又是听谁说的?因此,一般社会上的地震谣言都不应相信,否则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甚至破坏社会安定。听到传言后应与当地区、县地震部门联系。
(7)发生有感地震过后,是否有更大的地震
是否有,应听公告。
(8)带有迷信色彩的或别有用心的有关发生地震的消息
不仅不相信,而且要报告公安机关。
18.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按其工作内容和时序特征,可分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四个环节。
(1)地震应急是指为应付突发性地震而取的震前应急准备、临震应急防范、震时应急指挥和震时应急救援等应急反应行动。
(2)震后救灾与重建是指紧接地震应急之后的全面救灾行动和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
(3)地震监测预报包括监测和预测未来地震发生的科学技术工作和地震预报社会发布的行政管理工作。就科学技术的内容而言,是指为获取与地震发生有关的信息所开展的对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的信息
检测、传递、处理和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对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时域、地域和强度的预测。地震预报的发布应当按照院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
灾工作的基础环节,它为其他环节提供地震危险性的背景和三要素信息,以便取各种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4)地震灾害预防是指震前所做的防御性工作,包括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工程性防御措施主要是指在国土地震区划和工程建设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的抗震
设防,包括对新建工程和设施进行的抗震设计和施工,以及对已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抗震加固。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主要是指各级人民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取的工程性防御措施之外的依法减灾
活动,包括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和,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科研以及推进地震灾害保险,救灾资金和物资储备等工作。
19.我国抗震救灾工作方针是什么?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20.我国地震救灾原则是什么?
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保险补偿;及中央企事业单位主要由主管部门负责等原则。
21.什么叫地震应急?
是指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而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抗震救灾和地震救援抢险行动。
22.“防御震灾”的含义是什么?
防御震灾是人们为防止、减轻、避免和抗御地震灾害而取的社会行为,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建立起来的以预防为主的长远战略手段。
23.各级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
24.新的地震活跃期防震减灾工作指导思想是什么?
在党和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防震减灾职能,促进地震科学的进步,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坚持以预报为主,测报防抗救结合的方针,走综合防御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服务。
25.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减轻震害损失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各级领导迅速上岗指挥救灾,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果断取应急措施,及时有效组织救灾。
26.我国抗震救灾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1)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救灾体制;
(2)实行以行政区域为主的组织指挥;
(3)发挥军队、民兵和各专业救灾队伍的作用。
27.地震灾情上报内容包括哪四个方面?
人口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
28.地震灾情调查、评估、上报如何进行?
在上级人民领导下,由地震部门牵头,会同有关行业部门按规定共同进行。
29.抗震救灾的原则有哪些?
(1)快速反应原则;
(2)就近就地开展自救互救原则;
(3)突出重点原则;
(4)主动配合原则;
(5)主动报告原则
资料来源:://.chinajyzb.cn/jiuyuankepu/445.html
原平市是几类地区
当前位置芦荟的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说,芦荟主要产于热带非洲,中国云南元江野生。芦荟是神奇的元江野生仙丹天火草。
元江野生田基黄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肉丰满,皮碧玉,心晶莹,花火红,成熟期短,可用一年半,周身布满珍贵药材。主要分布在元江流域干热河谷,具有较强的耐旱和再生能力。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先民称,田基黄可用于刀伤、火伤、烫伤,具有杀菌凝血、消炎止痒、增强免疫力、皮肤再生能力强的作用。美容美发、沐浴美体、保湿美容、祛斑祛痘、抗衰老、去除粗糙、防辐射、软化肌肤、保持嫩白,可作为一种美味食品,促进消化通气、排毒抗癌、防治糖尿病、疏通经络、活化气血、改善循环健康、使人睡眠充足、精力充沛。还具有观赏价值,造型美观,装饰庭院、厅堂,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在元江地区,野生田基黄被视为珍宝、仙丹,被人们誉为火炼金术,火可以不疼和火可以tkill。
元江野生天火草也叫芦荟被现代人。近年来在沅江大面积种植,形成新兴优势产品。
1.元江哈尼族彝族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中部玉溪南部,距省会昆明220公里,距玉溪市区132公里。面积2858平方公里,辖漓江街道、红河街道、甘庄街道、袁茵镇、莱曼镇、杨洁乡、那诺乡、瓦窑乡、米粒乡、龙潭乡等10个乡镇(街道)81个村(社区)。
海贤县,隶属于云南省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南,杞麓湖附近的湖泊平原上,东与华宁县接壤,西与峨山县、红塔区接壤,南与红河州石屏县、建水县接壤,北与江川县接壤,总面积721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4个镇,3个乡。
2.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玉溪分为2个市辖区,4个县,3个自治县。分别是:红塔区、江川区、澄江县、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玉溪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其地理坐标在北纬2319~2453和东经10116~10309之间。它北连昆明,普西南部是洱,东南部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是魏初。总面积15285平方公里,人口230万(2010年)。
展开数据
玉溪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随着复杂的地形和印度洋、北部湾、温湿度、干燥气流的综合影响而变化。具有冬春季旱季、夏秋季雨季、垂直落后、方向性影响等气候变化多样的特点。天气温和而潮湿。
年平均气温15.4-24.2,最高32.2,最低-3;年平均降水量787.8-1000毫米,多集中在6-10月,尤其是雨季的5-10月,6-8月暴雨。单点暴雨范围小,强度大。相对湿度75.3%,绝对湿度13.6毫巴;年平均蒸发量为1801毫米。1-3月为霜冻期,偶有降雪。
由于地形复杂,高差大,山区降雨量一般大于坝区,气温较低。从山顶到
3.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属于哪个市
云南省元江县,最高点(阿博列山)海拔2580米,最低点(小河岭)海拔327米,相对高差2253米。县人民美国位于海拔380米的丽江古城。
元氏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东邻石屏县,南接红河县,西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北接新平县。距省会昆明220公里,距玉溪132公里。
4.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简介
沅江的市花树是凤凰木。
该景区属于昆明至曼谷高速公路第一景区,位于213国道旁,距县城3.8公里,从省会昆明到元江两个半小时即可到达。是沅江的北大门。
梧桐是市花我们的国家。它在它开花的季节里像火一样红,非常漂亮。它有一种试图与烈日竞争。这的确是沅江的一大奇观。
但进入11月以来,发现高桥景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梧桐受到尺蠖的严重侵害,不仅对我县的景观造成了破坏,也给经营户带来了经济损失。沅江林业局高度重视,及时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目前,危害梧桐树的尺蠖已被消灭,有效保护了我县高桥景区的优美景观,同时维护和保障了企业主的利益。
5.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人力和社会保障局
昆明:
盘龙|五华|官渡|西山|东川|安宁|呈贡|晋宁|富民|宜良|嵩明|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曲靖市:
麒麟|宣威|马龙|沾益|抚远|罗平|师宗县|陆良县|会泽
玉溪市:
红塔区|江川县|澄江县|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保山市:
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
昭通市:
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演金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水富县
丽江市:
古城区|永胜县|华坪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
普er城市:
思茅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远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
临沧:
临翔区|凤庆县|云县.云南省有8个地级市和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下辖12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79个县和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6.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人口
沅江属于益阳市。
沅江是湖南省益阳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棉花、生猪、柑橘生产基地,中国平原绿化先进市。
沅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呈现山脊的三个部分,大陆的三个部分,水面的三个部分和山丘的一个部分有凌云塔、阎志湖、蓼叶湖公园等景点,享有洞庭明珠还有江南宝地
7.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天气预报
如果它央视春晚,应该是《辞海》的节目。来自国际舞蹈学院音乐剧系、北京现代音乐研究院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学生将与沙宝亮、王丽、刘佳等明星一起表演音乐剧短剧《万象回春》,与全国人民共庆新春佳节。
755-79000音乐短剧,改编自《云南大象的新闻《西游记讲述了16头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勐养地区出发,在吴恙镇迂回行进12.6公里的甜蜜故事
元江流域气候分为三个气候带:中部高原温和带、元江热区和热带季雨林带:三江口以上、蒋礼先京东以上,属于中部高原温和带,海拔1600-2200m,年平均气温15-18,年平均降水量800~1000mm;三江口、京东以下,麻栗坡、马关、屏边、金平以上,为元江热区,终年不冻,年平均气温20-21,年平均降雨量700~1200mm。麻栗坡、马关、屏边、金平为边境以下的热带季风林区,海拔70—100米,年平均气温21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500—2000毫米。元江流域年降水量(1956-19年平均)为1347毫米深,1027亿立方米,总体上从下游向上游递减。年降水量分布:春季占全年降水量的10%~20%;夏季约占55%;秋季20%~25%,冬季5%左右。一般降水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5%,其中40%-50%集中在7月和8月。元江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地下水补给为辅。流域径流丰富,年平均径流深634.3mm(1956-19),干流459.4mm,蒋礼先965.4mm,盘龙河668.1mm,深层径流的区域分布与降水的区域分布基本一致,从下游向上游呈递减趋势。
地震是否可以预测?
A类1125 6.5 12.3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小店区,古交市,大同市,区,南郊区,阳泉市,矿山,郊区,长治市,晋城市,泽州县,朔州市朔城区,山西中介关闭,肖毅市吕梁,运城河津市
II 1035 5.9 11.3太原市清徐县,大同市新荣区,长治市郊区,潞城,襄垣县,晋城市高平市,朔州市地区,怀仁县,山阴县,忻州市忻府区,原平市,吕梁市离石区,汾阳市,晋中市榆次区,临汾市尧都区,侯马,霍州,运城盐湖区永济
三945 5.4 10.4太原市阳曲县大同左云,浑源县,大同县,阳泉市,盂县,平定县,长治县,屯留县,沁源,阳城县,沁水县,陵川县,全县应朔州市,忻州市定襄县,代县,宁武县,吕梁市交口县,交城县,柳林县,晋中市灵石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太谷县,齐县,平遥县,临汾市,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汾西县,吉县,乡县,蒲,隰县,曲沃县,运城临猗县,稷山县,新绛县,新绛县,芮城县
400 855 4.9 9.4娄烦县,太原,大同,阳高县,广灵县,天镇县,长治市平顺县,沁县,武乡县,壶关县,长子县,理县,朔州市右玉县,忻州市灵县繁峙县,神池,五寨县,河曲县,保德,偏关县,岢岚县,静乐县,五台县,房山,吕梁市兴县,岚县,临县,中阳县,石楼县,文水县,晋中市榆社县,临汾市,县,永和县,安泽县,浮山县,运城闻喜,平陆县,垣曲县,夏县,万荣县
不是无法预测,而是预测的难度很大! 地震预报的方法 预报地震的方法大体有三种:地震地质法、地震统计法、地震前兆法,但三者必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尽管地震预报还没有过关,但是地震工作者根据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形成了一定的地震预报体系,当然这种体系并不十分有效,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目前的预报主要建立在理论计算和前兆观测的基础上。 一、测震学预报方法:简称“以震报震”。用地震活动的空间、时间、强度的变化来预报地震三要素的一类方法。包括波速比、b值、围空、条带、统计预报等。目前,以震报震的方法越来越得到地震工作者的重视,常作为综合分析预报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地震前兆观测:根据地震前兆监测设施所提供的资料,经过一定的处理,提取异常,预报地震。常见的前兆监测手段有:地下水观测、地形变观测、电地场观测等。 三、宏观异常:通过人的感官所能发现的一类地震前异常现象。主要包括动物的习性异常,地下水水位的涨落、水井翻花冒泡、浮油花、变色、地光、火球、果树重花等。大面积、短时间内大量出现这类异常,是最准确的地震来临的信号。相信随着地震科普知识和通讯设施的不断普及,利用宏观异常预报地震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地震预报的类型 为了不同的用途和目的,我们地震预报分了四个类型。按照国家的标准说法,对十年以后的破坏型地震预报,我们叫长期预报。两年以后的叫周期预报,三个月以后的叫短期预报,十天左右以后的叫临震预报。 长期预报在将来工业、民用建筑、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布局上非常有用,也很重要。国家对一些危险程度高,或者地震密度值高的地方,要求建筑物取设防的要求高一些,要求它有起码的抵御能力。有些在地震前取人员疏散措施,而有些取紧急疏散措施等等。所以这样的地震预报和别的预报就不一样。虽然天气预报也非常重要,说明天下雨,最多我没有听到,我淋一场雨。地震预报就不一样,因为有严重的社会后果,必须取措施,所以国家对地震预报有严格的规定。各个地方的地震预报权不在地震预报部门,不在科学家,而是,各个省市都有地震预报,当然地震部门首先要提出有根据性的预报,报告,马上作出决策,这是要对人民对地方有责任的,例如北京就要报院审批。国家有专门有关于地震预报的发布和规定。 地震预报的案例 预报地震是人们长期的愿望,但由于地震是在地下发生的,不能直接观察,更由于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因此尚未完全解决,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部分成功案例: 1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 1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5级地震; 1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7.8级地震背后的真相; 16年7月28日青龙奇迹-唐山大地震; 1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 16年11月7日四川盐源6.7级地震; 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