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

汶川天气预报7天准确率高吗_汶川天气预报7天准确

tamoadmin 2024-07-27 人已围观

简介1.八月9号打算汽车去九寨沟旅游,可是现在天气预报汶川,绵阳一带都是暴雨,请问坐汽车是不是有危险啊?2.为什么天气预报不准呢3.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有什么区别?4.(6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波及范围广,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5.凉山州旅游天气预报凉山州天气情况6.地震为什么不能做到准确预测?7.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知识演讲稿四川汶川县发生七点八级地震后

1.八月9号打算汽车去九寨沟旅游,可是现在天气预报汶川,绵阳一带都是暴雨,请问坐汽车是不是有危险啊?

2.为什么天气预报不准呢

3.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有什么区别?

4.(6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波及范围广,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

5.凉山州旅游天气预报凉山州天气情况

6.地震为什么不能做到准确预测?

7.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知识演讲稿

汶川天气预报7天准确率高吗_汶川天气预报7天准确

四川汶川县发生七点八级地震后,“为什么地震发生前不能预报出来,而地震发生后又能预报”的疑问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问题,福建省地震局首席地震预报专家丁学仁研究员今天在此作了回答。

他说,地震发生前难以做出预报,地震预报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科学难题。地震预测的难度比原先想象的要难得多,地震预报的进展也比原先设想的缓慢得多,可以认为至今全球地震预报的水平还相当低。

这位研究员分析,震前地震预报难,主要因为:一是地震物理过程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地震是发生在地球内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发生也是一种复杂的地震物理过程。由于地震孕育过程的未知因素太多,地震前震源状态、地球内部细结构不可直接探测,加上地壳破裂的过程又十分不稳定。人类即使具有很高水平的模拟实验也远远达不到震源处的真实环境条件,而实际上地壳内上百公里尺度极度不均匀介质的破裂也是无法模拟的。

其次,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地壳内部岩石受力产生应变的积累与释放,造成其物理过程和应变积累的力源又是众多因素迭加和反复作用的结果。目前,还难以搞清它们之间演化过程的相互关系。再则,大地震是小概率,难以重复和检验。地震发生前所谓的前兆现象绝大多数与实际发生的地震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存在着某种不确定性。

丁学仁表示,当地震发生后,通过地震台站的现代仪器观测和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很快(目前福建可在一分钟内)而又准确地测定出地震发 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但是,破坏性地震或有影响的地震发生后,一般还需要进行震后趋势判定,明确短期内是否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应当说现阶段地震预报的整体水平还很低,预料之外的地震也还是有的,毕竟地震预测研究还在探索之中。

八月9号打算汽车去九寨沟旅游,可是现在天气预报汶川,绵阳一带都是暴雨,请问坐汽车是不是有危险啊?

四姑娘山天气预报下雨可以去。

四姑娘山下雨不会影响游玩。如果四姑娘山有小雨,影响不大,在高海拔地区通常不会下雨太久。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四姑娘山海拔高,早晚温差大,所以要做好保暖工作。准备好花露水,以防蚊虫叮咬,穿长袖保暖的衣服。

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境内,属青藏高原邛崃山脉,距成都220公里。四姑娘山与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连,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02°42′30″-102°58′40″,北纬30°54′16″-31°16′21″之间。

为什么天气预报不准呢

我刚刚从呢里回来,你要是坐飞机就带长裤短袖外套,要带雨伞,因为那里阴晴不定,会突然下雨、

要是坐火车后在坐大巴经过川主寺的话就要多带点衣服了,那里只有几度,特别的冷、当里的藏民已经穿后后藏袍了···

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有什么区别?

古时候,天气预报是一种神话,而在现代社会,天气预报是有局限的科学,是人类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天气预报为什么有的时候不准,专家和主持人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宋英杰和杨丹以清新而知性的笔触展现了他们的天气预报情结,展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确切地说,天气预报“有的时候”不准;公平地说,天气预报“有的时候”很准。 天气预报不准,需要找理由吗 不需要;天气预报不准,能够找到理由吗?能。说明理由,并不是为了搪塞错误。 我也曾经被自己所发布的天气预报欺骗得淋漓尽致,暗自神伤,无处申诉。 在我们所征集的观众意见反馈中,观众对天气预报的不满意,绝大部分集中在“天气预报有时候不准确”上。可以理解,无论语言多优美,画面多精致,话题多有吸引力,主持人多有亲和力,错误的预报总是让人有一种吃了苍蝇的感觉。 我经常在马路上商场里听别人兴致勃勃地争论天气,看到不少老年人把记录天气预报当作一个业余爱好,在那一刻我的感动和惭愧在心里水融着。 在生活中,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很多人说话,天气预报倒是特别想说真话,可就是说不准。的确,因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能够第二天毫无遮掩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天气,于是拿天气预报开玩笑,大家特别容易找到共同语言。 有人已经把刘禹锡的“道是无晴却有晴”,用来讽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这是我所听到的最具书卷气的嘲笑了。 责怪天气预报的不准确,是个世界性的现象。我曾经在国外同行那里看到过面对公众嘲讽气象人员如何保持心理平衡的小册子。 应该说,天气预报还是越来越准确的,我们国家的天气预报准确性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属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现在对于常规天气要素的24小时定性预报准确率已经达到了80%,上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的预报准确率又提高了4.3%,未来一周的预报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现代天气预报已经不再是仰望天空、应用谚语,或者靠24节气来推算、靠观察蚯蚓、青蛙的活动来判断的古老行当了 世界气象电视节的吉祥物就是青蛙,以纪念青蛙为天气预报曾经做出过历史性贡献 。 气象卫星出现以后,台风就再也没有逃脱人类的眼睛;天气雷达问世以后,几百公里范围内的突发性强降雨也已经不再是预报上的顽症了。对于那些长途跋涉的冷空气的行踪,人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天气预报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它应该走下神坛。是人类憧憬未来的好奇心,人类不甘于“天有不测风云”的精神气质造就了天气预报,预报准确了,不必大惊小怪;预报错误了,也不必耿耿于怀。关键是我们如何理性地看待天气预报,如何理性地分析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 那还是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寻找7个理由吧。

(6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波及范围广,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

我们知道在现如今的一个科技发展时代当中,我们人们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对于自然现象的一些报警和预警越来越准确,特别是我们的天气预报,这方面的一个努力更是如此,我们每天日常出行通过手机观看天气预报,我们就能知道天气的一个变化,及时作出调整。那么关于地震同样如此,那么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有怎样的一个区别?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一、关于地震预警。

首先就是关于地震预警来说的话,这是为了给我们人类一个警示,也就是告诫我们即将发生地震。因为我们知道地震所产生的威力和训时间上,和迅速性上面远远大于其他的自然天灾,当发生地震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可能在家中睡觉,或者在工作的场所中进行工作。例如08年的汶川地震那时候正好是下午2点左右,那一时间段内刚好人们在家中睡午觉,炎热的夏天白天工作累了,那么休息午觉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正是这种情况导致了这一次的地震当中造成数10万的人员伤亡,而且地震预警是即时让我们居民及时进行疏散的一个警报。

二、关于地震预报的作用。

还有就是关于地震预报是提前大约1~2天所知晓的一个情况,这和我们的天气预报是一样的效果,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这一地区在最近可能会有爆发地震的情况。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及时进行调整,我们的日常出行和做好地震预警,这也是保护我们人员安全的一个措施。

三、先有地震预报,后有地震预警。

最后就是关于两者的一个先后性,上面先有地震预报,后有地震预警,地震预报是让我们知晓这一地区会发生地震的一个概率,而地震预警是为了及时疏散在这一地区的人们。

凉山州旅游天气预报凉山州天气情况

(6分)

(1)阴转中雨?或阴有中雨(1分)

(2)北方?秦岭或秦岭一淮河 (各1分,?共2分)

(3)C? (2分)

(4)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或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之间(1分)。

试题分析:(1)据气象局天气预报,地震灾区都江堰市13日白天到14日白天部分地区为

阴转中雨。(2)图1中甲地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若从该地空运药品到汶川,途中经过我国著名的地理界线是秦岭一淮河一线,汶川位于南方地区,该线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3)游客此时正好位于P点,则正确的逃生路线是③ ,与等高线垂直,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4)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是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或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之间。考点: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到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包括晋、陕、甘和宁等省区。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呈现多种多样的黄土地形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水土流失严重:(1)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降水、植被、坡度;土质疏松、植被缺乏、降雨集中且多暴雨;(2)人为原因:①毁林毁草,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危害:①水土流失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季;②使地表沟壑纵横,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带来巨大困难。

地震为什么不能做到准确预测?

总结凉山州天气

一、凉山州天气情况

年,西昌最冷的冬季1月最低气温在10左右,9-10月一般在14-21左右。西昌属于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被称为小春城。气候丰富,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雨量充沛,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光热丰富。白天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西昌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川西高原安宁河平原腹地。它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攀西的中心城市,川滇结合部的重要枢纽,中国最大的战略基地西电东送在中国。西昌古称杜琼,自秦汉设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重镇。

二、凉山州天气类型

凉山属四川省管辖,地形复杂,类型多样。山地、平原、丘陵、高原都有分布。凉山位于四川西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多山,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日照强,紫外线强,所以气温高。因为冬天气温低,雨水少,天气比较干燥,所以平均气温高。

四川天气晴好的景点有汶川三江生态区、四川阿坝、光故居广元的安、剑门关、四川的黄龙、四川的峨眉山、四川的风景区刘的故乡,四川乐山大佛,甘孜海螺沟,深圳赛旅游区。四川的s庄园博物馆等。四川的天气数据来自中央气象台。主要辖市有成都、自贡、攀枝花、德阳、宜宾、广安、绵阳、南充、遂宁、眉山、广元、乐山、内江、凉山彝族自治州、泸州、达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雅安、巴中、资阳、甘孜藏族自治州。

三、凉山彝族苗族自治州天气

总体来说,凉山州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条件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雨水少,干燥温暖;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平均气温16~17。如果进行旅游活动,没有旺季。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多变,气候的垂直和水平差异明显,山脚下往往白雪皑皑,绿草如茵,可谓一山分四季,不同日十里。

以大相岭和黄茅耕为界,具有南干北湿、东润西部干燥、低热高凉的特点。

日照量从北向南增加。北部山区年日照时数约为1600~1800小时,中南部地区为2400~2600小时。与我国同纬度及其邻近地区相比,这是湖南、江西、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年日照时数的1.2~1.5倍。是贵州西部的1.6~2.1倍;是四川盆地的1.6~2.8倍。在中国北纬30o以南的地区,除西藏和云南元谋外,这里的日照时数最多,是中国冬季开展阳光度旅游的最佳地点之一。

四、凉山州的气温最近几天

凉山10月14日白天天气现象是小雨,没有连续风向,气温16摄氏度。天气现象为夜间小雨,无持续风向,气温12摄氏度。空气质量17优,相对湿度89%。

寒冷指数:it天气寒冷,湿度大,很容易感冒。运动指数:不适合,有沉淀,建议你在室内做休闲运动。厌恶

在地形上,西部高原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区到北部高原,从亚热带到亚寒带,在垂直方向上有从亚热带到冻土带的各种气候类型。西部一年日照时间1200-2700小时;年平均气温低于8摄氏度;川西高原的年降雨量在600到700毫米之间。所以四川的气候很复杂。

五、四川凉山州天气

四川省凉山州每周天气预报:

今天s天气(2022年10月15日):凉山彝族自治州,多云,11~16,西风1级,当前气温11。

凉山州一周天气预报日期气温10-15阴11~1610-16阴14~2010-17阴13~2010-18阴13~1910-19阴14~1710-20多云14~2310-21

从010年到1010年,凉山州各地都出现了立体气候。总的来说,凉山州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雨水少,干燥温暖;夏半年云雨较多,气候凉爽。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平均气温16~17。如果进行旅游活动,没有旺季。

由于地理环境复杂多变,气候的垂直和水平差异明显,山脚下往往白雪皑皑,绿草如茵,可谓一山分四季,不同日十里。以大相岭和黄茅耕为界,具有南干北湿、东润西部干燥、低热高凉的特点。

日照量从北向南增加。北部山区年日照时数约为1600~1800小时,中南部地区为2400~2600小时。与我国同纬度及其邻近地区相比,这是湖南、江西、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年日照时数的1.2~1.5倍。是贵州西部的1.6~2.1倍;是四川盆地的1.6~2.8倍。在中国北纬30o以南的地区,除了西藏和云南元谋,这里的日照时数是最多的,所以这里是中国冬季开展阳光度旅游的最佳地点之一。

地理环境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东北与宜宾、乐山接壤,雅北接安、甘孜,南接攀枝花,东、南、西与云南省接壤。全州面积6.04万平方公里。

地形特征

境内地貌复杂多样,西北部地势高,东南部地势低。山地、深谷、平原、盆地、丘陵交织,最高海拔为木里县查朗多吉峰5958m,最低海拔为雷波县江底305m,相对高差5653m。高差悬殊不仅构成了特殊的景观,也形成了我国罕见的亚热带干热河谷稀树草原景观。州内构造地貌发育,断裂带纵横交错,多断山、断盆、断谷。有河流冲积平原、洪积扇、丘陵、高原等。在断陷盆地中,盆地周围有断层山,盆地底部与峰顶之间的相对高差可达1000米。

盆地周围的白山冰川地貌保存完好,发育典型。盆地内的冰川河谷和港龙地貌在垂直方向上呈层状分布。既有多层次的剥离面和阶地(如江、雅砻江、安宁河的4~6级阶地),又有层状溶洞(如西昌的雷波马湖溶洞、仙人洞),还有低海拔土壤被抬升到高海拔地区的奇景。这种多样化地貌的优势决定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为开展各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提供了条件。

有金平山、牦牛山、山南山、小相岭、黄茅岭,是雪山的南支。大多数山峰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甘孜州木里西和稻城交界处的查朗多吉峰海拔5958米

六、四川凉山州天气预报一周天气

凉山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简称。凉山属四川省管辖。凉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四季分明。地形特征多样,包括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梁山县有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雷博、金阳、岳西等。惠东,平均海拔3000米,春暖夏凉,秋少雨,气温适宜,冬季日照充足。这是一个居住的好地方。

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知识演讲稿

为什么说郭德胜彻底破解了地震成因?

有史以来的地学基础空白,湖泊与盆地存在怎样的关系,获得重大突破:地理学的认知和深入探研,盆地形成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看好了)负地形-湖泊(堰塞湖、人工湖)--沼泽地(湿地)--湖盆内陆地--盆地(因在湖盆内)。这就是说,湖泊沉积可以演变成盆地,湖泊、水域是所有盆地形成的基础,这一重现,彻底打破地学多年来一筹莫展的困局。

天然地震,火山爆发地震,岩爆地震,瓦斯爆炸地震,这四者存在相同点,那就是,都是地球内部能够释放能量的物质发生了巨大能量的释放,而事实已经证明,地球内部委实的存在可以燃烧,可以爆炸的很多能量物质,并且这些能量物质是集中的,诸如瓦斯,天然气,石油,核弹的铀矿等等物质,只要存在一定的条件,就会发生能量的释放,造成地壳的震动,火山内没有这样的特殊物质,就一定不会爆炸,煤矿内没有瓦斯,也不会爆炸,纯粹的岩石也不会爆炸,这就是说,地球内部如果没有这些特殊的、可以发生燃烧爆炸、释放能量物质的存在,那么,必然不存在天然的地震,,,世界的所谓地震专家,其实就是瞎子摸象,不顾事实的编造各种谎言。

知网收录。

天然地震的动力,源于地球自身的核能  

郭德胜 佳木斯大学数学系 伊春市汤旺河党校 3051145739@qq

根据方法论,研究地壳的运动和形变,必须从物质的物理角度和化学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物体自身发生形变,产生动力的主要途径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和核裂变,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导致物体形变或移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化学能,导致物体形变或移动。而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是物质自身形成动力的绝对因素。根据多年的细致的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即存在物理变化,又存在化学变化,在地球内部的物质化学变化中,各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形成新的无机物、有机物,单质及核能,而这些物质都具有能量释放的特性,形成动力。对照地下能量物质与地震产生的位置,可以得出,地震发生的位置与核物质存在的位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再结合大量事实及文献,根据地震与能量物质的一系列复杂关系,循序渐进的逻辑分析、推导,推论出这样一个事实,天然地震的动力,来源于地球内的核能。

关键词:铀;铀矿;钚;锎;氡;裂变;聚变;衰变;半衰期;中子;地震;天然核反应堆.

前言: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气候恶化加剧,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与不适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地学科学家与学者当务之急。

自古以来,科学研究者对地震研究一直纠结于地震的“动力”问题,运用“板块理论”进行了无数次的研究,最终没有得出科学的结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方法论给出了解释,研究地质形变,必须要针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所产生的动力入手,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形成的动力进行分析、判别,只有找到地质灾害的动力根源,一切地质灾害问题就将迎刃而解。

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与文献,结合自己多年的认识和总结,按照方法论、以及正确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在长时间的细致研究与总结中,对地质灾害的动力根源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运用正确的思维逻辑,结合文献对地震等地质灾害问题加以全面的剖析和严谨的论述。

一,地壳发生形变分析

物体发生形变,不外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所形成的动能、势能、化学能以及核能所形成的动力,地壳发生形变,是地球外部因素与内部的动能、势能、化学能、核能导致的结果,在地球外部,存在风能、光能、水能,山体势能,在地球内部,存在着煤、石油、天然气,核物质等能量物质,而这些物质都隐含巨大的可释放能量,在一定条件和长时间的转化过程里,就会发生能量的释放。火山爆发、地震现象,这是一种能量释放,造成地壳出现抖动,由于地下本身就存在了各种可燃的能量物质以及核物质,那么,火山爆发、地震的“动力”一定来自地球内部。由此,我们要对地球内部的地质结构以及地球内部各种能量物质进行研究分析,找到使地壳发生形变的根源。

二,地震、地下能量物质存在的位置分析

根据“盆地、冲积平原,对成煤、成矿起了决定作用”这篇文章,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盆地、冲击平原地带会形成煤和天然气,而成煤地带,又是地震发生过的地带。比如山西,历史发生了无数次大地震,而山西是又是产煤的大省,地震、煤矿、天然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根据,铀矿与天然气伴生等大量的史料文献,让我们清楚了这样一个事实,铀矿与天然气共存,也存在于盆地及冲击平原内及其盆山边缘,那么,在盆地、冲击平原及其周围就存在这样一个事实。

煤、天然气、石油、铀矿、地震在一个以盆地、冲击平原这样地貌的的特殊位置上。在盆地、冲击平原这个特殊位置上,让我们发现了无数的煤矿,天然气矿,油矿、铀矿,而这些物质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可以释放能量的物质,在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又时时的发生着地震,地震与这些能量物质,就存在了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1.2.3.4.5]

三, 地下所有能量物质能否在地下释放能量

对于埋藏地下的能量物质,我门所知道的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瓦斯、核物质。这些储存地下的能量物质能否进行能量的释放呢?

按照煤、石油、天然气瓦斯的燃烧、爆炸性质,他们燃烧、爆炸需要氧气条件及明火,氧气的多少决定了能量释放的多少,矿井常常因瓦斯爆炸引发地震,这是井下瓦斯浓度与充足的氧气存在了爆炸的条件。在地下,如果煤、天然气、石油这些矿出现完全的能量释放,那么,就必须存在有足够的氧气。但事实证明,地下的氧气不足以释放这些能量的物质,但现在,大量的事实,以及无数的相关文献证明,地下存在与天然气伴生的铀矿[2.3.4.5],铀是核物质,铀矿是运用到各个领域的基础燃料,而且释放的能量巨大。而对于核物质来讲,不需要任何条件,只需要一个“中子”撞击,就能将核物质的能量释放出来。 [9]

四,分析地地球内部所存在核物质的特性

现在所发现的地下核物质是铀矿,铀的原子序数为92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同位素铀234、铀235和铀238。铀238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铀235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而铀234的半衰期约为25万年,铀矿石里含有铀234、铀235和铀238。[6]

参考关于“铀_钚和铀核裂变产物的若干问题_兼谈2011年福岛核事故泄露的放射性物质”,这篇文章详细的介绍了核物质的衰变、裂变以及产生的高能碎片继续衰变的过程,在铀的三种同位素U234,U235,U238中,铀U235有巨大的能量,1克U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5吨优质煤所释放的能量,当铀U235在中子、热中子的轰击下,会发生裂变,裂变的途径有60多种,裂变所形成的高能碎片有20多种,主要的高能碎片有锶89(半衰期50天),锶90(半衰期29年),氪(半衰期10.8年),氙半衰期(9个小时),铀233,钡141,等碎片,这些高能碎片,在一定时间内,还会继续发生衰变,裂变,继续释放能量。[6]

铀矿中存在钚的痕量,钚的同位素有13种,自然界里有钚244,钚239 ,储量极少,半衰期年限比较长,人造的钚的同位素PU238,PU240,PU234,PU232,PU235,PU236,PU237,PU246等,PU244,半衰期约8千万年,PU239半衰期约2.41万年,PU238半衰期约88年,PU240半衰期约6500年,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地球内部还存有着极少量的锎,主要出现在含铀量很高的铀矿中。[6.27.28]

锎的同位素已知的锎同位素共有20个,都是 放射性同位素。其中最稳定的有锎-251( 半衰期为898年)、锎-249(351年)、锎-250(13.08年)及锎-252(2.645年)。其余的同位素半衰期都在一年以下,大部分甚至少于20分钟。锎同位素的 质量数从237到256不等。[34.35]

锎-252是个强中子射源,因此其放射性极高,非常危险。锎-252有96.9%的概率进行α衰变(损失两颗质子和两颗中子),并形成锔-248,剩余的3.1%概率进行自发裂变。一微克(最)的锎-252每秒释放230万颗中子,平均每次自发裂变释放3.7颗中子。其他大部分的锎同位素都以α衰变形成锔的同位素(原子序为96)。可用作高通量的中子源。[9.29] 能够利用的锎的数量非常少,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可是,它作为裂解碎片源,被用于核研究。[7.9.24.26]

如果含铀量高的铀矿一旦出现锎,锎是强中子源,衰变会释放中子,对于含铀量高的铀矿,就会导致裂变,这如同成熟女人的卵细胞,当遇到精子,就会产生卵细胞分裂。

铀即能自发裂变,又可以人工裂变,在裂变过程中产生巨大能量,同时会发光、发热。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加热后铀原子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自发裂变,产生爆炸。[12]

五,地震发生的前后,氡气出现明显量的变化

氡是一种放射性惰性气体,铀是氡的母体,因此有铀存在的地方就有氡。根据这一说法,如果地表发生了氡气变化,那么地下就可能存在铀及其他核物质,现在常常运用氡出现的变化探测铀矿。另一方面,很多事实表明,在地震后,氡气有了明显变化,在地震后,对龙门山断裂地带检测,氡出现明显的不同,有铀矿的地方会出现氡气,氡气与铀有着直接的关系。[13.14.16.25]

六,对核聚变的思考与分析

核聚变的过程也是一种能量释放的过程。核聚变是小质量的两个原子合成一个比较大的原子 ,核裂变就是一个大质量的原子分裂成两个比较小的原子, 在同等条件下,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远远大于核裂变。在史料和文献中还未有地球内部发生自然核聚变的解释和说明,只是有文献说明,地球内部发现3H的证据,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文献,对于地球内部是否存在核聚变还没有科学的证实。

从地球内部的核裂变角度去分析,铀矿发生裂变,会产生大量的热能,核电站就是通过核裂变产生热能,运用蒸汽机原理进行发电的,由于铀矿与天然气共存,铀矿裂变产生的热能就会作用于天然气,甲烷加热1000度以上,就出现甲烷裂解,形成炭黑和氢气,方程式: CH4=高温=C+2H2 ,一旦铀矿出现裂变,热能就会作用于天然气,地壳内部就出现大量的氢气,氢气与其他气体会形成爆炸么?氢气在高温下,是否还会发生其他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形成氘、氚,造成能量释放?根据氢弹聚变的原理,地震能否在核裂变的基础上完成核聚变,从而形成了巨大能量释放,导致了地震。[40]

核聚变的条件比较苛刻,需要超高的温度,火山爆发会有较高的温度,地球内部核裂变会出现较高的温度,它们所产生的温度能否满足核聚变的条件,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种种迹象表明,地球内部存在了聚变的物质基础,在核裂变中能否还存在核聚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证实。[37.39]

七,地震的消减方法

另据报道,澳大利亚近些年很少地震,通过了解,澳大利亚是铀矿产量高的国家,而且很早就对铀矿进行了开,到现在有80多年的历史,很多铀矿都被找到和开,铀矿被开后,奥克洛天然核反应堆现象也就不存在了。澳大利亚近几十年很少地震,与大量开铀矿是否有关系?就有必要的思考了。[33]

地震属于能量的释放,而对于地下的的能量物质来讲,铀矿的能量巨大,而且,铀矿发生能量释放的方式非常简单,释放的条件是,铀矿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存在中子源,就会出现铀裂变,导致能量释放,出现地壳的震动。

通过上述的分析,消除地震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快速找到铀矿并开,把这个可以释放能量的核物质从地球内移除,除去地震的隐患,这是非常可行的办法。另一方面,对所存在的铀矿地区,进行铀矿含量鉴定,因为铀矿石达到一定含量,才会形成裂变条件。[8.15.17]

八,海啸的形成

海啸也同地震一样,是海洋内出现巨大能量的释放,但根据已有的资料和文献,还无法断定海啸是哪种能量物质发生了释放,科学界对可燃冰这个能量物质特性,还没有较详细的论证,海洋底部是否也存在核物质也没有相关文献和实证,因而,海啸的发生,是什么哪一种能量物质还难以定论。

结论

通过上述的逻辑分析和推论,如果所用的文献和数据是科学的,那么,地震将不再是奥秘。自然发生的地震、余震都是铀矿的含量到了一定程度,在含量高的铀矿中,锎及锎的同位素会发生衰变,射出中子而导致铀矿的裂变,释放能量产生巨大的动力,引起地震震动和无数次持续裂变而产生的余震,同时,根据盆地、冲击平原对成煤成矿、地质灾害起了决定作用,及天然气与铀矿同存,这两篇文章,就可以发现以往很难发现的各种矿物质,同时,对地震的减消提供了合理的指导方向,为减免大地震的发生,为人类不再为地震所困找到了病因,这是造福人类,重新认识地球的一次史无前例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盆地、冲积平原对成煤、成矿、地质灾害起了决定作用 郭德胜 - 《科技视界》, 2016 (26) :304-305

2. 天然气、煤、铀共存关系初探——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为例 柳益群 韩作振 冯乔 邢秀娟 樊爱萍 杨仁超 全国沉积学大会, 2005

3. 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富集成矿(藏)体系与协同勘探——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王毅, 杨伟利, 邓军, 吴柏林, 李子颖,地质学报》, 2014 , 88 (5) :815-824

4. 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组合形式研究 李江涛《山东科技大学》 , 2005

5. 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煤—铀共存及其地质意义 王丹《西北大学》 , 2015

6. 关于铀_钚和铀核裂变产物的若干问题_兼谈2011年福岛核事故泄露的放射性物质 曾铁《职大学报》, 2013 (4) :75-80

7. 248 Cm和252Cf自发裂变瞬发中子谱测量 包尚联, 刘文龙, 温琛林, 樊铁栓, 巴登柯夫,《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2001 , 25 (4) :304-308

8. 近似模拟地下核爆炸冲击震动效应方法的探讨 薛宇龙 , 唐德高 , 么梅利 - 《爆破》 - 2013

9. 浅谈核电站用锎-252中子源 温国义 - 《科技与创新》 - 2017

10. 一种可实现临界及次临界运行实验的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实验系统 柏云清, 吴宜灿, 宋勇来

11. 某些单酸有机磷酸酯萃取Cf和Cm 居崇华, 汪瑞珍, 樊芝草《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1982 , 4 (3) :186-186

12.不同级钚材料的衰变放热功率计算分析 左应红, 朱金辉《核技术》 2016 (1) :39-44

13. 印度用于找铀的氡测量方法 A.S.布哈特那格《铀矿地质》, 13 (6) :45-47

14. 用含氡量变化来预报地震吴迪《世界科学》, (7) :64-65

15. 90年代以来核爆炸地震学研究进展 吴忠良, 牟其铎《世界地震译丛》, 1994 (4) :1-7

16.汶川8.0级地震氡观测值震后效应特征初步分析 刘耀炜, 任宏微《地震》, 2009 , 29 (1) :121-131

17. 地下核爆炸消灭大地震 田武《大科技》, 2000 (6) :31-31

18. 3MeV中子诱发裂变测定铀同位素丰度 乔亚华,吴继宗,杨毅,刘世龙《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2 , 46 (7) :878-880

19. 天然反应堆与核燃料 李盈安《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40年10期

20. 奥克洛现象——天然核反应堆 巴侍《世界核地质科学》, 1982 (5)

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知识演讲稿范文(通用9篇)

 演讲稿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演讲稿在演讲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知识演讲稿范文(通用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知识演讲稿1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安全牢记心中,5月12防灾减灾日》。

 祖国的未来属于我们,我们未来的生活将是多么美好。然而,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关注,我们需要增强保护自己的能力。据统计,去年有1.6万多名中小学生因食物中毒、溺水和交通事故异常死亡。人类社会也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据统计,台风、洪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每年都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大量事实表明,防灾减灾意识不强,缺乏自救互救知识是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尊重和珍惜生命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我们应该对每一个生命负责。通过各种手段,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避灾自救意识,使公众掌握避灾自救的基本常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的综合素质和避灾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防盗防、活动安全、用电安全。

 我来给大家讲讲小学生的交通安全规则:

 1、学习和遵守交通法规,自觉维护交通秩序;

 2、了解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内容要求;

 3、放学过马路的时候,要带着路队的旗子一组一组走。过马路不要爬护栏,走右侧人行道;

 4、12岁以下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

 5、过车道时,应走不超过两人一排的人行横道;

 6、路上不追不玩,车前不玩,车后不玩,车旁不玩,快跑,不追车;

 7、坐车谈文明,别把头伸出窗外;

 8、带上安全帽的两轮摩托车;

 9、发生交通事故时,及时报警或告诉附近的老师、家长或其他人,不要观看事故现场。

 同学们,面对危险和困难,我们该怎么办?让我们行动起来,学习和掌握自我照顾和自我帮助的知识,团结起来,互相帮助,从容面对危险和挑战,让我们与自我照顾相伴,平平安安地走下去!

 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知识演讲稿2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防震减灾。

 学过地理的同学都知道,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根据往年地震监测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大陆发生5级地震的频率每年大概20次,发生6级地震的频率每年大概3~4次,发生7级地震的频率3年大概2次。

 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还不能准确地说出它将要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我们有办法减轻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这就是“防震减灾”。

 在无预报而突遭地震袭击时,首先请大家要镇静,保持头脑清醒。由于强烈振动只有几秒到几十秒钟,时间短促,所以应用“就近避震”的方法。

 如果是在家里遇到地震,首先要关闭液化气,切断电源,以防发生火灾;接着就近躲在坚固的家俱下(如床铺、饭桌下等),也可以躲在内墙角或开间小的卫生间,待震后再撤离到外面空旷的地方,以防余震。

 如果在室外行走遇到地震,千万不要躲在广告牌、霓虹灯架、电线杆等处,迅速跑向空旷的地方躲避,蹲下,双手抱头。需迅速跑向空旷的地方躲避,蹲下,双手抱头,最好能用身边的包或软的物品护住头。

 如果在学校教室上课或在大礼堂开会突遇地震,千万不要惊慌外逃,乱跑乱挤反而会造成踩伤、挤伤、压伤,酿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同学们可暂避在课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待地震平息后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而有秩序地跑向操场等空旷地方。如果你就在操场上时,应迅速跑到中间,万万不能躲在架子下、墙角边,更不要跑回教学楼,以免被倒下的墙或掉下的玻璃、砖块砸伤。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知震”才不会“恐震”。地震虽然无法预料,但我们可以未雨绸缪,多学习一些科学防震和安全逃生知识,做到防震减灾,以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 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

 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知识演讲稿3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为了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xx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也是李老师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些防灾减灾知识。

 1.如果正在上课,地震来了,同学们一定在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赶快躲在自己的课桌下面。

 2.第一次震感过后,大概也就是在几十秒钟,仍然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有序的,抱头,撤离教室,在楼道里不要惊慌,不要喊叫,不要拥挤,避免踩伤,摔伤,冲出教学楼,冲向操场。

 3.如果正在操场上上体育课,可原地不动,蹲下或趴下,双手护着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

 4.应该强调的是千万不要跳楼不要到窗台边,上去他不要到走廊的护栏边上去,应该迅速撤离教室、教学楼。

 老师们,同学们,虽然我们现在无法避免地震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掌握预防和减少地震灾害的知识本领使损失降至最低。让我们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学习,共建我们和谐幸福校园!

 谢谢大家!

 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知识演讲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

 光阴荏苒,岁月匆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造成了7万人死亡,37万人受伤,1.7万多人失踪,5335名四川学生在地震中遇难。为了纪念这个死难同胞,院决定将5月12日确定为“防灾减灾日”,今年是第XX个“防灾减灾日”。

 我们的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灾害隐患,如台风、暴雨、火灾、地震、雷电、交通事故等等。为了更好的应对突发灾害,减少对生命安全的损失,我们要认真学习防灾避险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紧急疏散演习,提高逃生自救能力,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些地震、火灾发生时的安全自救小常识:

 1.如果正在上课或在家中发生地震,要沉着冷静、快速躲在桌下、紧靠墙根,用书包枕头、脸盆等物保护头部,听从老师指挥,快速有序下楼到操场或空地避险。

 2.如果被通知上空有毒云或可疑云团,在室外要沿侧上风方向避开烟幕快速离开;在家中应用湿毛巾和衣服护住头,用塑料袋挡住眼睛。

 3.如遇到了火灾,要保持镇静,尽快找到所在场所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人、中毒、窒息,可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穿过烟火封锁区,可向头部、身上浇水再冲出去。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增强 “防火灾、防触电、防侵害”意识。不吸烟、不玩火,不随意焚烧废弃物;不在班级寝室使用违禁电器。

 同学们,在遇到自然灾害时要有冷静的头脑、科学的方法,以及机智和勇敢的态度去保护自己以及身边的人。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提高安全意识,改正不良行为,共同维护校园环境,共建平安和谐幸福校园,共享健康文明快乐生活。

 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知识演讲稿5

各位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来自五年级一班的王海瑞,我演讲的题目是:防震减灾,从我做起。

 谈起地震,人们总是不寒而栗,没错,地震是人类的天灾,是不可阻挡和不可改变的,但是,面对地震人们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吗?我想不是的,只要明白一些地震常识,就一定能在地震中脱离危险,掌握这些常识也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知识。

 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灾害之一,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灾难,带给社会和人们的是破坏和毁灭。目前,人类对地震的预报,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克的科学难题。中央、院对地震预报工作极为重视,我国地震工作者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成功地预地震上,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现在全国建有400多个台站,网点2000多个。广西建有观测台站29个,观测网点50多个,观测项目39项。筑起了一道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防护网。

 当地震时也不要慌张,要在镇定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可以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当大地震时,一定要注意关火,否则就十分危险关火时也要注意几个问题,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大的晃动停息后去关火。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地震发生的时候也不要慌张的往门外跑,玻璃、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如果出口被堵,要及时退会房间,躲在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

 知道了这些关于地震的知识,相信大家一定对地震也有所了解,也不会对地震还有先前的恐惧心理了,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运用这些地震知识保护自己,我们一定要记住:防震减灾,从我做起!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知识演讲稿6

老师们、同学们:

 一年前发生在四川汶川的一场地震灾难成为了13亿中国人彻骨铭心的疼痛;一年后,院还规定每年的5月12日为“防灾减灾主题日”。为了提高广大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对于增强防灾减灾自救互救能力,有效减少人员伤亡我们今天进行了一次防灾减灾疏散演练活动。

 安全重于泰山,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对一个国家而言,安全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对一个单位而言,能使其毁于一旦的只有安全;对个人而言,生活的幸福来自安全,人生的快乐首当平安。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安全,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各项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安居乐业。

 学校是人员密度较大的场所,一次严重的安全都会给学校带来灭顶之灾,学生的平安牵动着千家万户。安全是学校兴盛的前提和保障,安全责任要常抓不懈。今天,我们举行的这次防震安全逃生演练,是对学校安全措施的一次再落实,是对学校师生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一次再强化,是对提高大家安全逃生技能的一次实地演练和培训,也表达了学校对学校安全工作持之以恒、紧抓不放的决心。

 对这次活动,我们用以下的几句话进行概括、点评:各班教师高度重视,组织有序;参演学生服从指挥,步调一致;动作要领规范到位,活动安全有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要求。对于这样的演练活动,我们要经常化、常态化,要取突然进行和有准备进行多种形式。全体师生务必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平安学校,建设和谐校园。

 谢谢大家!

 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知识演讲稿7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2008年5月12日,我们永远记得这个日子,汶川发生了大地震,房屋倒了,亲人没了,家园瞬间成了废墟。那一幕幕都揪痛了我们的心。同学们,为了引起我们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增强灾害风险的防范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的知识,增强综合减灾的能力。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近年来安全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小学生安全意识也随之增强,防范能力逐渐提高,每一个同学都应当视自己的生命为最宝贵的东西,都应当时时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今天,利用升旗仪式的时间就“安全”这个主题,希望同学们记住以下几点:

 第一、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运动时要注意不能剧烈地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

 第二、要注意交通安全。学生们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能跟着汽车跑,横穿马路时要注意来往车辆。

 第三、同学们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要冷静、理智,不能发生同学间打架的,一定要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自己解决不了的矛盾,一定要寻求老师的帮助解决。

 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

 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知识演讲稿8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今天是5月12日,也是我国的第x个防灾减灾日。在2009年3月2日,经院批准,把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的防灾减灾日。这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 “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虽然灾难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如果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安全防范意识,即使在我们的校园中,也会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篮球可能是男同学们最喜爱的课余活动之一,然而就是在这一片不大的场地中,倘若轻视了自我保护,也会给自己带来惨痛的教训。很可能就在一次碰撞中,因为没有做好自我保护,就因此受到伤害,出现骨折等现象。因此,上体育课、体锻课前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注意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活动时,要在体育老师的正确指导下,使用体育器材或参加运动,课余时间活动要注意安全。

 此外,在我们的教学楼中,如果不注意的话,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这是一项基本的文明准则。但是,有些同学喜欢在楼道里,甚至楼梯上追逐打闹,不仅影响他人学习,更是埋下了安全隐患。试想,就在楼道这样一个方寸之地中,如果有别的同学正在走路,在走廊里打闹,小刮擦一定是难免的,如果没有及时躲避,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况且,如果一不小心撞上拿着学习资料的老师或同学,那么你就给别人添了麻烦了。

 而更值得引起警醒的是,在学校组织的安全疏散演练中,有部分同学抱着开玩笑的态度,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不仅影响演练的正常进行,更是埋下了隐患。从表面上看,这是不遵守学校的纪律;严重来看,是对自己的生命的极度不负责,是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的表现。演练者,训练演习也。在平常的日子里,如果没有及时做好对随时可能来临的灾难的准备,当灾难来临时,会有多少人能够保持镇定、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保护自己的生命?是的,也许会有人会说,演练那么多次,一次都用不上。但是,谁能预测下一秒钟发生的事情呢?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一次飓风就会侵袭美国东海岸。《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意思是人在安全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先做准备,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只有居安思危,树立起忧患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在灾难来临之时,做出正确的判断,使自己安然无恙。正如孟轲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此,我们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参与每一次的疏散演练,以严肃认真的态度,珍惜每一次为自己的生命安全加分的机会。

 随着天气逐渐变热,游泳安全问题又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近一段时间来,全国各地先后发生几起学生溺水死亡,虽然原因各不同,但是生命之花的凋谢,令我们扼腕长叹。我们要谨防溺水,远离伤害,要认真做好防溺水工作的“六个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此外,我们还要做好交通安全,防范暴雨、雷电等自然灾害工作,防高空坠物、防火等自身安全防范工作。

 同学们,生命是世上最宝贵的,它只有一次,它不单单只是属于你,也属于每一个家庭,更属于我们的国家。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那么现在,当我们渐渐长大了,离开了父母谁来呵护我们的生命?得靠自己,因此我们要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时时刻刻都要注意自身以及周围人群的安全。不能让我们的行为有任何闪失,不能让我们的身体受到任何伤害。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是为家庭为社会节约了宝贵的财富,就是为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总之,安全重于泰山,重在自我保护,增强安全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是关键。

 为了让疼爱你的父母永远有幸福的笑容,记住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请为了你美好的家庭永远保持完整,记住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请为了我们可爱的祖国永远星光灿烂,记住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让安全系着你、我、他,愿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充满阳光与快乐,愿平安和幸福永远伴随着我们大家!

 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知识演讲稿9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5月14日,我演讲的主题是:学习科学,认识地球,防震减灾,做一个成熟的地球公民。

 我国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洲次大陆板块的结合部位,受这两大板块的共同作用和挤压,形成了我国西高东低复杂地形地貌。著名的地球之颠珠穆朗玛峰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板块漂移的杰作。

 学习科学,认识地球,预测地震。

 人类对地球内部构造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我国最优秀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翁文波等人,经过长期的科学实践,认为地震等自然灾害是完全可以预测的,截止目前,运用李四光的预测理论,我国已经成功地预测了地震活跃带上14次6级以上的地震其中的10次,准确率达70%。

 尽管我们的祖先非常优秀,现在的科学进展也了不起。但是由于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加上地震类型复杂多样,人类的科学认识水平,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每次都准确地提前探测出地震,即使是世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也做不到。从小学好地理知识,了解更多的地壳运动规律。从而象天气预报那样提前测报地震就好。认识自然,关注自然界异常现象,地震还是有些前兆的,比如讲,有的动物会有特别的反应,1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前,动物园的好多动物就乱跑嘶鸣,这次汶川大地震前一两天,上万只青蛙集体搬家,只不过人们大多麻木,没有重视和警惕,所以,人们也要好好向动物学习,这门学问叫仿生学。

 同时,不论何时何地,要有防患危机意识,当灾难降临时,不要慌乱,或就地卧倒,或在老师的指挥下有序疏散撒退到操场上,要学会自救自护,1995年9月20日临沂苍山发生5.2级地震,地震本身没砸死一个人,却造成320人受伤,其中56人重伤,其中绝大多数为震时学生跳楼受伤或争抢外逃而被挤倒踩伤。然而,16年唐山大地震青龙县几十万乡亲无一伤亡,这次汶川大地震,安县桑落中学2200名学生毫发无损。都因为积极有为,平时防微杜渐,创造了零伤亡的奇迹。

 我们这个世界,有的人不幸死于象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也有不少人是死于无知,所以我们每一个公民,从小就要多学习一些科学知识和自救自护安全逃生知识,了解地理学、仿生学,就可以做到防震减灾,我相信,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进展,人类终将变得越来越成熟,人们能够象预报天气那样准确性地预报地震,从而保护生命,减少损失。

 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