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

庐山瀑布在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县_庐山瀑布

tamoadmin 2024-07-13 人已围观

简介1.一句古诗介绍庐山瀑布2.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是如何描述庐山什么的景象的3.《望庐山瀑布》描写的是什么景象?4.庐山瀑布怎么形容5.望庐山瀑布的诗句及解释 望庐山瀑布全文翻译6.庐山瀑布简介庐山瀑布详细介绍7.李白庐山瀑布是哪个瀑布《望庐山瀑布二首》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一、古诗原文《望庐山瀑布二首》作者:李白其一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

1.一句古诗介绍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是如何描述庐山什么的景象的

3.《望庐山瀑布》描写的是什么景象?

4.庐山瀑布怎么形容

5.望庐山瀑布的诗句及解释 望庐山瀑布全文翻译

6.庐山瀑布简介庐山瀑布详细介绍

7.李白庐山瀑布是哪个瀑布

庐山瀑布在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县_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二首》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一、古诗原文

《望庐山瀑布二首》

作者:李白

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

二、白话译文

其一

从西面登上庐山的香炉峰,看见南面瀑布高挂在山前。

瀑布高高悬挂达到三百丈,喷涌出的溪水有数十里长。

瀑布水流迅疾如同闪电般,时隐时现恰如空中升白虹。

初看以为从九天垂落,河水从云天高处半洒而下。

抬头仰观那气势更加雄伟,大自然造化之功多么壮阔!

海天之风吹不断瀑布水练,江上明月照来又如同空无。

瀑布水花在空中四溅乱射,冲洗着两侧青色的山石壁。

水珠飞溅犹如轻霞般四散,流淌的水沫在巨石上翻滚。

我平生素来喜爱游览名山,面临此瀑布更觉心里闲逸。

不必说可吸饮如琼液之水,还可以用来洗去途中尘颜。

还是与旧友相携一道到此,在这里隐居永远辞别人间。

其二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干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三、作品鉴赏

《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都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扩展资料

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十三年(725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于年间入长安之前所作。

第一首诗是五言古诗。此诗共换四次韵,前八句为一韵;中间八句每四句各一韵;末六句为一韵。诗意也可按韵分为四层。前三层基本上是摹写瀑布的壮观奇姿,属景语;只有末一层言志抒怀,属情语。

第二首诗是七言绝句。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从天而降。可见,“疑是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百度百科-《望庐山瀑布二首》

一句古诗介绍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古诗意思如下: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风景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0卷。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

古诗原文

望庐山瀑布

[ 唐 ]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

注释

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

:古人指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年间)所作。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赏析

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体裁不一,一首为五言古诗,一首为七言绝句,内容也有部分重复。第二首诗流传很广,一向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题作“望庐山瀑布”。

此二诗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十三载)前后作者初次登庐山时作。第一首五古共换四次韵,前八句为一韵;中间八句每四句各一韵;末六句为一韵。诗意也可按韵分为四层。前三层基本上是摹写瀑布的壮观奇姿,属景语;只有末一层言志抒怀,属情语。前三层也各有重点:第一层从正面描写瀑布的主体实景;第二层从虚处更深更细地描绘瀑布;第三层,从上下四旁来烘托瀑布之动态。最后一层先擒后纵,收束得自然平易。首二句交待“望庐山瀑布”的立足点和所“望”的方向。接着十四句用各种形象从不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壮伟气势和诗人的赞叹。所谓“挂流三百丈”,“初惊河汉落”,亦即第二首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之意,但不如后者的简练和生动。末六句抒写诗人的志趣和愿望。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思想中孤傲遁世的一面。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3]。

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是如何描述庐山什么的景象的

写庐山瀑布最出名的当然是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了: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一先”部的七绝。平仄正确,格律严谨。

和李白并提的一般是晚唐徐凝的《庐山瀑布》,这是一首古体诗,但也是七言绝句。其实诗本身是不错的,但是于格律不合,加上想象不如李白丰富,所以放在一起对比,就落了下风。甚至被苏轼评为“恶诗”:

庐山瀑布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这都是写庐山瀑布的名作,至于具体的好坏,大家不妨多读几遍,感受一下音韵特色,并详细理解二人写作手法的不同。

《望庐山瀑布》描写的是什么景象?

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扩展资料:

望庐山瀑布

作者: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

译文: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庐山瀑布怎么形容

描绘了庐山瀑布雄浑、奇异、壮丽的景象。

原文如下:

《望庐山瀑布》李白(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

译文如下: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望庐山瀑布的诗句及解释 望庐山瀑布全文翻译

庐山瀑布可以形容其壮观景象。

一、壮观的落差

庐山瀑布的落差之大令人惊叹。水流从陡峭的悬崖上急速倾泻,形成了高达155米的落差。这种巨大的落差使得水流在重力的作用下以惊人的速度向下冲刷,发出雷鸣般的轰鸣声。

二、、巨大的水量

庐山瀑布的水量丰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强大力量。在汛期,水流更加充沛,整个瀑布仿佛变成了一道巨大的白色丝绸,水花四溅。巨大的水量使得周围的空气都弥漫着湿润的味道。

三、岩石与水流的完美结合

庐山瀑布的岩石与水流完美结合,形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坚硬的岩石为水流提供了顺滑的落差,而柔软的水流则在岩石上翩翩起舞。这种刚柔相济的景象让人陶醉。

四、水雾与彩虹的交融

当庐山瀑布的水流撞击到岩石时,会产生大量的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些水雾会形成绚烂的彩虹。彩虹与瀑布的交融,使得整个景象变得更加神秘而美丽。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关于庐山瀑布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1、历史文化价值

庐山瀑布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来到庐山瀑布游览,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画作。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感慨。

2、庐山瀑布与道教文化

在中国古代,庐山是一个非常有名的道教圣地,被认为是玄武之地。据说有很多仙人和神灵在这里修炼和祭祀,而庐山瀑布就被认为是这些神灵的宝剑。在古代,人们来到庐山瀑布的前面祈求好运和仙缘,同时也感受到它的威力和力量。

庐山瀑布简介庐山瀑布详细介绍

原文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

:古人指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赏析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从天而降。可见,“疑是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庐山瀑布是哪个瀑布

1、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瀑布飞泻。余邵诗云:“长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庐山风景妍;峭壁陡崖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瀑布是庐山的一大奇观。庐山瀑布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秀峰瀑布、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庐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

2、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的名诗,为人熟知,名扬天下。

李白的庐山瀑布就是现在的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主要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等组成,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

庐山瀑布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盘石,形成三叠,气势磅礴,雄伟壮美。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文圣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

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誉。

庐山主要景点:

1、锦绣谷

是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四季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锦绣谷是因第四纪冰川作用,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

2、含鄱口

位于东南部含鄱岭的一个山口,海拔1286米。此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湖,三座山峰连在一起犹如一只张开的巨口,有欲饮鄱阳之水,而得名于含鄱口。

3、五老峰

为庐山主峰,地处庐山东南侧,海拔1436米,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