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
中山天气预报台风_中山天气台风最新消息
tamoadmin 2024-08-18 人已围观
简介1.台风对中山有没有影响2.杭州的气候特征,然后食物特点…中山市是广东省辖地级市,下设24个镇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港澳,全市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22oC,户籍人口135万。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中山市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先后建成了
1.台风对中山有没有影响
2.杭州的气候特征,然后食物特点…
中山市是广东省辖地级市,下设24个镇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港澳,全市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22oC,户籍人口135万。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中山市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先后建成了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民营科技园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优质产品为拳头的多元化产品结构,有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锁、凯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嘉华电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工业品牌。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沙溪休闲服、大涌红木家具、南头空调、黄圃食品等区域特色经济蓬勃发展,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分额。全球500强在中山办了20多家企业,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15.53亿元,工业总产值1344.02亿元。
中山市的投资环境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全市现有公路总里程1153公里,形成了以国道和干线公路及京珠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9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大机场;铁路运输经由广州通达全国各地。目前,随着神湾港的开通,中山已形成东有中山港、南有神湾港、北有小榄港的"品"字形码头布局,其中,中山港的集装箱年吞吐量更是跻身全国十强、世界百强。从中山港往香港航程仅需75分钟。中山供水供电充足,并初步建成以城区为枢纽,贯通各镇区、大中型企业的宽带高速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形成了"中山信息高速公路"。
近年来,中山市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城市规划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19年还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
最佳答案 中山市是广东省地级市,下设24个镇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澳门,全市总面积1900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20°C,户籍人口141万。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中山市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先后建成了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民营科技园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优质产品为拳头的多元化产品结构,有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锁、凯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嘉华电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工业品牌。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沙溪休闲服、大涌红木家具、南头空调、黄圃食品等区域特色经济蓬勃发展,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全球500强在中山办了20多家企业,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1.40亿元,工业总产值1544.29亿元。
中山市的投资环境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全市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067公里,形成了以国道和干线公路及京珠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9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大机场;铁路运输经由广州通达全国各地。目前,随着神湾港的开通,中山已形成东有中山港、南有神湾港、北有小榄港的"品"字形码头布局,其中,中山港的集装箱年吞吐量更是跻身全国十强、世界百强。从中山港往香港航程仅需75分钟。中山供水供电充足,并初步建成以城区为枢纽,贯通各镇区、大中型企业的宽带高速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形成了"中山信息高速公路"。
中山是中国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接广州,南连珠海,毗邻澳门.全市下设24镇,5个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所在地东区松苑路1号.中山是著名的侨乡,有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
中山古称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代为东莞县地.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设香山县,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滨海地益之",隶属广州.民国后直属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1925年香山县易名中山县.1983年12月,经院批准中山县改为中山市(县级).1988年1月,经院批准升格为地级市.
中山市地质构造体系属于华南褶皱束的粤中坳陷.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中部高亢,四周平坦,平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五桂山,竹嵩岭等山脉突屹于市中南部,五桂山主峰海拔531米,为全市最高峰.中山市地处低纬,全境均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干湿分明.年平均为21.8℃.夏季风带来大量水汽,成为降水的主要来源.影响全市的灾害性天气有台风,霜冻,低温阴雨,寒露风和暴雨.植被代表类型为热带季雨林型的常绿季雨林,植被主要种类有610多种,森林覆盖率为12.95%.
主要旅游景区有孙中山故居,孙文纪念公园,中央电视台中山拍摄基地中山城,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孙中山纪念堂,中山温泉,泉林山庄,海上庄园,岭南水乡,紫马岭公园,阜峰文塔,逍遥谷等,其中"孙中山故居"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2002年全市户籍人口136万人,家庭户43.4万户.汉族人口为230.18万人,占.39%,少数民族人口为6.17万人,占2.61%.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43.41万人,占总人口的60.67%.中山市的语言状况较为复杂,主要使用汉语方言,包括粤方言,闽方言及客家方言.其中使用粤方言的人数最多,粤语方言分为4种:石岐话,沙田话(近顺德话),三角话(近东莞话),古镇话(近新会话).
中山民间艺术丰富,其中有中山民歌,舞龙狮鹤凤,黄圃飘色等.中山是民歌之乡,民间流行的民歌有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客家山歌,鹤歌,姑妹歌,渔鼓,龙舟,小调儿歌等,其中以咸水歌和高棠歌最有特色,这两种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坦洲镇等大沙田区.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水陆交通发达.2002年城市化水平达57%.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153公里,105国道,广珠公路和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市有3个对外贸易港口及11个出口起运点,从中山港经海路往香港仅75分钟,1.5小时车程内可达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五大国际机场.中山近年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城市"等称号.19年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世界人居奖".
中山
中国春秋战国时国名。春秋时称鲜虞 ,属白狄 ,为子姓部族,但也有人以为是姬姓。在《左传》中,关于晋伐鲜虞的记载颇多。中山之名始见于《左传》定公四年。战国时,中山在今滹沱河流域的灵寿、平山、晋县一带 。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初立,都于顾(今河北晋州)。魏文侯三十八年(前408),魏伐中山,派公子击驻守其地。《史记》说中山后来又复国。前人或认为复国后之中山君为魏人,但据铜器铭文所记,战国晚期之中山君确为武公后裔。战国时,中山和宋都是仅次于七雄的强国。《史记》说中山建造过长城,中山君曾受周王册命为侯,公元前323 年,中山与韩、燕等国共称王。因与赵相邻,但结齐以为援,中山成为赵的心腹之患。公元前314年 ,齐宣王乘燕子之之乱攻燕 ,中山也出兵相随 ,乘机攻占大片土地 。从公元前307年起,赵武灵王连年向中山进攻,中山由此削弱。公元前 301年,中山君受赵威胁而奔齐。赵惠文王四年(前295) ,赵乘齐南攻楚之机,一举灭掉中山。中山复国后,传五世而亡。中山的史料流传下来甚少,仅见于《战国策》、《吕氏春秋》等书,清代王先谦已将这些史料编成《鲜虞中山国事表》。
国父纪念歌
我们国父,首倡革命,革命血如花,推翻了专制,建设了共和, 产生了民主中华,民国新成,国事如麻,国父详加,重新改革中华。
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真理细追求,一世的辛劳,半生的奔走, 为国家牺牲奋斗,国父精神永垂不朽,如同青天白日,千秋万世长流。
民生凋蔽,国步艰难,祸患犹未已,莫散了团体,休灰了志气, 大家要互相勉励,国父遗言,不要忘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的英名伟绩永为后人怀念和敬仰。 孙中山纪念堂位于石岐城区中心,由我县旅港同胞郭得胜先生捐款一千万港元兴建而成。 纪念堂外观庄严宏伟、富丽堂煌,高三十五米,总面积为三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八千四百平方米。纪念堂的设计富于新意。从高空鸟瞰成一“中”字,而从地面平视则又成一“山”字,整个建筑既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又充满了时代的特色。
杏仁饼在进入市场以前,前身就是民间的炒米(粉)饼。后经大户人家管饮食的佣人通过改用绿豆粉又加料、升档发展而来的。定型之后几十年来大行其道,一跃成为中山手信食品的首选,土气的炒米饼已为人们渐渐地淡忘了。
老实说,杏仁饼到了今天还有发展的余地,还可以出新。不但可以从它的前身获得灵感,杏仁味的小曲奇也是眼前的他山之石,在老滋味泛滥的时候,它偏师出击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我们生产杏仁饼的厂家,不妨来点新意,在老品种怎样适应新品味、新观感上动点脑筋,然后试产一种饼形如棋、杏香浓郁、不夹冰肉的棋子杏仁饼。
台风对中山有没有影响
您好!
4月18日22时30分,台风“浣熊”登陆海南。“浣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年中登陆华南地区最早的一个台风。
据海南省气象台发布的消息称,今年第1号台风“浣熊”于18日22时30分在海南省文昌市东北部的龙楼镇登陆,登陆时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1级,相当于每秒30米的风速。海南省气象台预计,台风“浣熊”将进入琼州海峡继续向北朝着广东方向移动。
海南省气象台副台长张春花说,“浣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年中影响海南、也是华南地区最早的一个热带气旋。据历史资料记载,在此次台风登陆前,新中国成立后一年中最早在海南登陆的台风是1991年4月28日登陆在海南陵水的强热带风暴。
据专家介绍,受“浣熊”影响,18日晚上到19日白天,海南全省陆地将普降暴雨到大暴雨,东部市县降雨量将达到100——150毫米,西部地区降雨量30——50毫米,南部地区降雨量50——80毫米。今年第1号台风“浣熊”已于昨天晚上10时30分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30米/秒(108公里/小时),相当于11级的风力。“浣熊”预计将于今天下午到夜间在粤西的吴川至台山之间的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仍可达8级-10级。
将带来大到暴雨
据目前资料分析,台风“浣熊”未来24小时内将以10公里-15公里/小时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昨天夜间擦过海南东部海面北上,强度减弱并移向粤西沿海,最后将于今天下午到夜间在粤西的吴川至台山之间的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仍可达8级-10级。
受“浣熊”影响,南海中北部海面旋转风8级-10级,其中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旋转风12级;我省沿海海面有7级-9级的偏东风,阵风10级。另外,今明两天珠江三角洲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江门、阳江、茂名、湛江有暴雨、局部大暴雨。广州市今明两天有中到大雨,其中番禺、南沙有大到暴雨。截至昨天晚上10时,我省各市县预警信号发布城市增加到28个,与前天的预警信号相比,昨天新增了包括广州南沙、深圳、佛山顺德以及云浮等地区在内的9个市县区,其中茂名、湛江、阳江等市的大部分地区都发布了**台风预警信号。希望有关方面密切注意“浣熊”的动向和气象台的最新预报和警报,继续做好防御台风“浣熊”的工作。
将成最早登陆广东台风
气象专家表示,虽然历史上登陆广东最早的热带气旋出现在5月2日(登陆惠东的9902号台风),而最早登陆华南的热带气旋在4月28日(登陆海南岛的9103号强热带风暴),但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背景下,台风的强度和移向会趋于复杂多变。“浣熊”一旦登陆粤西,就将成为最早登陆广东的台风。目前南方刚刚进入汛期就迎来今年第一个台风,台风来得如此之早、强度如此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
广州迎来新一轮降雨
气象部门昨天在广州南沙发布了白色台风信号预警。受“浣熊”影响,广州地区将迎来新一轮的雨天,广州市今天白天阴天,市内有中到大雨,气温介于23℃到27℃之间,相对湿度介于60%~90%之间,吹和缓的东南风。与前几天的炎热天气相比,周末气温也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出行除了要备齐雨具,最好也多带件衫防降温。明天阴天,持续有中到大雨,气温介于21℃到25℃之间,相对湿度介于65%~95%之间,吹和缓的东南风。
来得早来得快来得猛
李容根要求各级和部门密切关注
据新华社电 18日上午9时,广东省三防副总指挥、省水利厅厅长黄柏青宣布:全省防御台风正式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这是继17日凌晨广东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之后的再升级。目前,广东全省正紧急取相关措施防御今年第1号台风“浣熊”。
今年第1号台风“浣熊”来得早、来得快、来得猛,并且将对广东西部乃至珠三角和更大范围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广东省、副李容根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各级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浣熊”动态。18日上午,广东省副、省三防总指挥李容根再次召集气象、水文、农业等部门和有关地市召开全省紧急防台风会商会,并对防御“浣熊”进行全省性的再动员、再部署。
“浣熊”是广东今年进入汛期迎来的第一个台风。广东省要求各有关地区和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把防御“浣熊”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高度出发,立即对防台风工作再动员、再部署。
目前,广东沿海各地各级党政领导已纷纷深入当地三防指挥部坐镇指挥。湛江、茂名、阳江各市三防指挥部及有关成员单位派出了数十个由领导带队的防台风工作组,到一线指挥防台风工作。湛江市启动二级防台风预案,茂名市也启动了四级预案;中山、阳江市按照白色信号布置防台风工作。据广东省三防办介绍,至18日12时,广东全省出海船只已百分之百回港、渔排人员百分之百上岸、危房五保户人员百分之百转移、低洼地简易房等危险区域人员百分之百转移到安全地带。据了解,目前粤西地区已完成省轻舟四大队各项待命准备,随时投入抢险战斗。
据气象部门分析,台风“浣熊”未来24小时内将以10公里——15公里/小时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逼近海南岛,最大可能于18日夜间在海南省东部沿海登陆,也有可能擦过海南省东部海面北上,强度减弱并移向广东西部沿海,并于19日白天在粤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仍可达8级到10级。
暴雨预警挂黑色中考体育将叫停
2008年广州市初中毕业体育考试将于4月21日进行。昨天记者从广州市招生办获悉,考试期间如遇异常天气,将由市教育局发出停考指令。
市招生办表示,考试期间如遇气象台悬挂黑色暴雨预警信号,属于全市范围内受影响的,由广州市教育局作出停考指令,通过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告知全体考生。
如黑色暴雨预警信号只属于局部地区受影响的,由当地区、县级市教育局报告市招考办,经同意后由本区、县级市教育局发出停考指令,通过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告知全体考生。
因天气原因造成部分地区的考生在赴考途中安全受影响的,经同意后可对受影响地区的考生发出停考指令,由毕业学校和带队教师通知考生。
停考后,广州市招考办将根据天气情况作出复考安排。
杭州的气候特征,然后食物特点…
台风“苏拉”对中山有影响。
受台风“苏拉”影响,2023年9月2日白天,中山、珠海、佛山等市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广州、东莞、深圳出现大雨局部暴雨。气象水文监测显示,2日8时到17时,广东省有2个镇街录得超过250毫米的特大暴雨,有71个镇街录得100毫米—250毫米的大暴雨。
超强台风苏拉为202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9个获得国际编号的风暴。“苏拉”一名由越南提供,意为中南大羚,是越南最近发现的一种罕有的珍贵动物,本次为“苏拉”一名第四次使用。台风苏拉的路径是菲律宾-中国。
中山市的地理环境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广州市南沙区和佛山市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区、新会区和珠海市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
中山市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中部高亢,四周平坦,平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五桂山、竹嵩岭等山脉突屹于市中南部,五桂山主峰海拔531米,为全市最高峰。地貌由大陆架隆起的低山、丘陵、台地和珠江口的冲积平原、海滩组成。
中山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2.5℃。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886毫米,日照时长1705.4小时。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8.2日。灾害天气主要有台风、暴雨和强对流。中山空气质量优良,森林植被指数高,生态环境好,气候丰富,水充沛,水质优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山市
杭州的气候特点
杭州市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一年中,随着冬、夏季风逆向转换,天气系统、控制气团和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杭州市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杭州市光、热、水的地域分配不均,局部地区小气候丰富。但因季风在进退时间上和持续强度上的不稳定性,常出现冷热干湿异常,导致灾害性天气。
一、日射和日照
杭州市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 1800~2100小时,日照百分率(某时段内实际日照时数与该地理论上可照时数的百分比)41~48%。在地域分布上,平原多于山区。桐庐、富阳以北,萧山、余杭及市区的东北部,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8千卡/平方厘米以上,日照时数超过2000小时,日照百分率大于45%,为全市高值区。市域中部的河谷平原、新安江库区及临安县东部,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06~108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1950~2000小时,日照百分率45%左右。丘陵山地,因地形遮蔽和云雾、热雷雨较多,光照较差,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一般在100千卡/平方厘米以下,日照时数不足1900小时,日照百分率小于41%,在山垄窄坞,日射和日照只有平原的70%左右。
据天目山气象站观测,山区的日射和日照,在海拔500米以下,随地势的升高而变弱,变短;海拔500~1000米,因云雨较多,出现最低值;海拔1000米以上,随地势升高转而变强、变长。杭州市日射和日照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5~10月)的太阳总辐射量、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均大于冬半年(11月~次年4月)。其中,盛夏7、8两月,日射强、日照长。除山区外,全市大部分地区月平均太阳总辐射量12.5~14.5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230~260小时,日照百分率达55~60%或以上。冬季日射弱,日照短,12月~次年2月各月平均总辐射量都在6千卡/平方厘米以下,日照时数不足150小时,日照百分率小于50%。春(3~4月)、秋(9~10月)两季为过渡季节,日射和日照量居中,相比之下,春季阴雨天气较多,各值比秋季要小。只有天目山顶部例外,除7、8两月,冬季各月平均日照时数也多,11月~次年1月各月日照百分率均超过50%。
二、气温
(一)年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气温。杭州市年平均气温15.3℃~17℃。地域分布上南部高于北部,平原高于山区。全市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南部新安江水库区、寿昌盆地和梅城盆地,在17℃以上;中部建德乌龙山以北和分水江两岸河谷平原以及东北部平原,为16.0~16.9℃;西北部临安昌化、於潜河谷平原和低丘谷地为15.0~15.9℃;天目山、昱岭、白际山和千里岗等海拔25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下。全市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天目山顶部,为8.9℃。一年中,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一般3.0~5.0℃(南北温差2℃左右),山区低于3℃;以7月最高,月平均气温28.0~29.0℃(南北温差1℃左右)。天目山顶部的月平均气温,1月份偏低6℃,7月份偏低9℃。春秋季为气温转换季节,其中4月回温最快,月平均气温比3月高6℃;秋季至初冬降温最快,10月、11月平均气温下降在5.5 ℃以上,以气温论,1、4、7、10月分别代表杭州市的冬、春、夏、秋四季。
(二 )山地气温直减率。山区气温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但受地形、坡向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很大。在中山地带气温直减率(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的下降值)一般是低层大于高层,南坡大于北坡,夏秋季大于冬春季。但在新安江水库区附近,受水体调节,气温直减率变化较为复杂。另外,山间盆地冬半年冷空气容易下沉积聚,晴夜辐射冷却作用又十分强烈,常形成“冷湖”和逆温(气温随海拔高度而增加)现象。天目山南侧全年逆温的出现频率达67%左右。按高度不同,大致可分为两个逆温层:第一层,海拔150~500米,平均强度大于0.7℃/100米;第二层,海拔800~1100米,平均强度约0.3℃/100米。
(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建德和临安昌化为全市两个高温中心,最热月7月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在34℃以上,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为42.9℃(11年7月31日)和41.9℃(1966年8月6日),同期,钱塘江两岸海滨平原气温较低,月平均最高气温低于33℃,极端最高气温为38℃左右。杭州市区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2.1℃(1930年8月10 日)。西北部临安昌化是全市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1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1.3℃。但极端最低气温却常出现在南下冷空气能够长驱直入的东北部平原,17年1月5日,萧山有-15.0℃的低温记录,比西北部低丘谷地还低近2℃。南部新安江水库区最冷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及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1.9℃和—8.0℃,是全市冬季最暖和区域。天目山顶最热月的月平均最高气温23.8℃,极端最高气温也仅30.6℃;最冷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6.1℃,极端最低气温-20.2℃(1967年1月16日),均为全市最低。杭州市区1951—198 5年出现的最低气温为-9.6℃(1969年2月6日)。
(四)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杭州市平均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为23.8~24.9℃。北、中部平原区年较差较大,在24.5℃以上;南部新安江水库区及梅城盆地年较差较小,一般不超过24.0℃。年平均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为7. 9~11.0℃。此值山垄谷地较大,临安昌化达11.0℃;低丘谷地一般,为9.0~ 10.0℃;东北部平原地区较小,8.0℃左右。全年,各月平均日较差值秋季最大,冬季最小。山区的平均年、日较差通常较小,天目山顶部分别为22.5℃和7.3℃,属全市最小。
(五)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杭州市平均初霜日出现在11月中下旬,终霜日出现在3月中旬前后,无霜期一般为230~260天。富阳以北的谷地冷空气容易侵入,初、终霜日比其南部地区分别提早5~10天和推迟10~15天,无霜期也相应缩短20天左右。特别是北部临安昌化的河谷山垄地带,冷空气的平流冷却作用和地表夜间辐射冷却作用较强,又易于叠加,初霜日早而终霜日迟,无霜期较短,仅为232天左右。南部新安江水库附近的建德、淳安初霜日最迟,终霜日最早,无霜期可达254~263天。全市有霜日数各地一般为23~26天,北部河谷平原多于滨海平原,滨海平原又多于南部新安江水库区。山区全年气温较低,初霜日提早和终霜日推迟。天目山顶部初霜日平均为11月1日,终霜日平均为4月4日,无霜日平均仅209天左右。
(六)稳定通过10℃的初日、终日和积温。杭州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终日分别出现在3月下旬~4月初和11月中下旬,持续日数230~250天;≥10℃积温4700~5700℃。南部新安江水库区、河谷平原≥10℃初日的平均日期出现在3月20~25日,持续日数240天以上,≥10℃积温5300~5700℃ ,为全市热量条件最好地区;中部河谷平原和东北部平原≥10℃初日的平均日期出现在3月25~31日,持续日数235~240天,≥10℃积温5000~ 5300℃。西部低丘及东南部低山丘陵地区≥10℃初日的平均日期出现在3月底至4月初,持续日数230~235天,≥10℃积温4700~5000℃;西北、西南部中低山区≥10℃初、终日的平均日期分别出现在 4月3日以后和11月11日以前,持续日数少于230天,≥10℃积温不足4700℃,为全市热量条件最差地区。
三、降水
(一)平均降水量和雨日。杭州市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600毫米之间,年雨日130~160天 。但在环流和地形影响下,各地降水量和雨日多寡悬殊,其分布总趋势是自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自河谷平原和新安江水库区向丘陵山地递增。市域西北部、中部、西南部山区,雨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雨日大于160天,为多雨区。特别是天目山东西两边的市岭和双石,昱岭东北部马山,白际山东侧的陈家村、樟村、千里岗的白马、西岭和建德大坑源等地,年平均降水量多达1800毫米以上,雨日超过165天。临安、富阳以南沿江至寿昌盆地、梅城盆地及新安江水库区年平均降水量1350~1500毫米,雨日145~155天。东北部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下,雨日少于150天,为全市少雨区。萧山、余杭的滨海、水网平原,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200毫米,雨日不到140天。
(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杭州市全年有两个雨季和一个多雨时段。第一个雨季自5月初前后开始,6月底至7月上旬结束,俗称梅汛期,多由极锋(梅雨锋)北移,雨带在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停滞而产生。该时段内,雨量集中,有大到暴雨出现,平均降水量350~550毫米,约占年总量的25~31%。多雨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至西北部山区,平均都在500毫米以上。第二个雨季出现在8月底到9月底,因受台风或极锋南移影响所致,俗称台风秋雨期,平均降水量120~220毫米,约占年总量的8—13%。多雨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区和东北部平原。天目山东侧为台风暴雨的频发中心,平均在200毫米以上。此外,3~4月为一多雨时段,称春雨期,平均降水量200~300毫米,约占年总量的13~23%。7、8月和10月至次年2月为两个相对干季。前一干季为盛夏伏旱期,即夏干期,全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夏季风极盛,高温少雨,除西北部天目山区和中部昱岭山区平均降水量超过350毫米外,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为250~300毫米,东北部平原沿钱塘江河谷到新安江水库区降水量最少,平均在250毫米以下,后一干季为冬干期,因受蒙古南下的极地大陆干冷气团影响,连续五个月的平均降水量仅300~400毫米,占年总量的20~27%。
(三)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年降水相对变率。杭州市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年降水 量的相对变率(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各年降水量之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对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为12~17%。其中临安、淳安、建德西部和西南部、萧山东部多在15%以上,其它地区为12~15%。全年各月的相对变率以3~6月最小,为25~35%,说明春雨量和梅雨量相对稳定,而常年3~6月降水量为年降水总量的一半,故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涝和湿害。7、8两月降水较少,相对变率较前期有所增加(35~50%),故易出现伏旱,只在台风降水和9月秋雨影响下,旱情才得以缓和或解除。10月至次年2月冬干期,降水多寡悬殊,相对变率最大(50~80%),常出现“燥冬”或“烂冬”年份。
(四)暴雨日的分布。除冬季外,杭州市各地都可能出现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年平均2~5天。6月为最多,9月次之。暴雨日的地域分布,以东北部河网平原、滨海平原为最少,年平均2天左右;中部和南部的低丘谷地及新安江水库区年平均3~4天;山区最多,年平均都在4天以上,几个暴雨中心均达到或超过5天。日降水量≥100毫米的大暴雨日各地年平均少于2天。其中,东北部平原区和新安江水库区在0.5天以下。日最大降水量,梅汛期西部山区可达200毫米上;台风秋雨期有超过300~400毫米的特大暴雨,每每出现在天目山东侧和东部平原。
四、蒸发和湿度
(一)蒸发量。杭州市年平均蒸发量为1150~1400毫米。地域分布上南部大于北部,新安江水库区附近的建德、淳安达1350毫米以上,天目山南侧的临安镇在1150毫米以下。全年蒸发量季变特点明显。全年以夏季(6~8月)为最大,盛夏7、8两月晴热少雨,月平均蒸发量高达170~230毫米。春(3~5月)、秋(9~11月)两季次之,平均月蒸发量75~150毫米。冬季(12月~次年2月)为最小,1月的月平均蒸发量一般不超过50毫米。
(二)相对湿度。杭州市年相对平均湿度和月平均相对湿度在75~85%,大致上北部大于南部。萧山、余杭、临安和富阳夏秋季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均为80%左右,淳安、建德和桐庐等地大多低于80%。全年相对湿度以梅汛期(6月)为最大,月平均湿度在80%以上,以冬干期(1月)为最小,一般月平均不超过78%。天目山顶部相对湿度的年变化最为明显,7、8两月高达90%左右,为全市最大;12、1两月低于65%,为全市最小。
五、风和气压
(一)风
风向。杭州市北、中部平原地区和海拔1000米以上山区的盛行风向具有显著的季风性特点,随着冬夏季节转换,最多风向也呈反向(交角120°以上)变化。每年2、3月(冬春之交)风向开始由偏北转为偏东,继而又转向偏南;6月(初夏)起盛行南——西南风;8月(盛夏)偏东风增多;9月(入秋)至次年2月,乃至整个冬半年偏北风占较大优势,其中,1月前后,北——西北风尤为盛行。以上规律在天目山顶部表现最为著。
在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因受局部地区地形干扰,盛行风向具有地方性特点。建德、淳安及临安昌化全年盛行偏东风,临安东部春季以东北风为最多,夏、秋、冬三季基本以西南风为主。
全市各地月最多风向的出现频率一般为10~25%,冬夏季较春秋季要大。
风速。杭州市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在1.3~2.4米/秒。东北部平原和新安江水库区地势平坦,年平均风速较大,都在2米/秒以上,尤其是钱塘江两岸的滨海平原,年平均风速超过3米/秒。低丘谷地,特别是与风向正交的山垄狭谷里,风速较小,如临安、昌化,年平均风速仅1.3米/秒,静风频率高达52%,比其它地区偏多20~30%。山顶、山冈和迎风山坡的风速远比平原地区要大。天目山顶年平均风速达6.3米/秒,静风频率低于4%。
各地月平均风速在1.1~2.7米/秒之间。通常冬季风速较大,夏季较小。中、北部地区春季风速略大于秋季,南部新安江水库区附近则相差不大。
各地年最大风速和月最大风速,一般在10~20米/秒之间,天目山顶可25~30米/秒。冬春两季的大风主要是北方冷空气(寒潮)南下时出现,多呈北——西向;而夏秋季的大风常受局部地区强对流(热雷雨、飑线等)和台风影响,风向较乱。?
(二)气压
年平均气压。据杭州市气象台观测站1961~1980年记录,杭州市区的多年平均气压为1011.6百帕,低于标准大气压1013.25百帕。1953年和10年出现最高年平均气压1016.5百帕,14年出现最低平均气压1010.9百帕。年际平均气压最大差值为5.6百帕。
月平均气压。一年中,杭州市区月平均气压随月平均气温变化,最低的月平均气压出现在7月,为999.2百帕,最高月平均气压出现在12月和1月,为1021.6百帕。
气压的极端变化。冬季受西伯利亚的冷高压(强寒潮)侵袭,气压出现极大值,1981年12月2日杭州市区受冷高压影响,气压陡升到1038.2百帕;秋夏之交受强台风影响,气压出现极小值,1956年8月2日晨,杭州市区受强台风影响,气压剧降到958.7百帕,以上极值均为40年所未遇。
六、四季
按气候学指标(5天为1候,候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22℃为春、秋季)划分,杭州市四季分明,时间分配上,冬夏两季较长,春秋两季较短。
(一)春季
始于3月第四候至第六候,终于5月第五候至6月第一候。历时68天左右,始日和终日均南早北迟,前后分别相差10天和7天左右。每年开春后,冷暖气流交替加剧,受气旋及锋面活动影响,风向多变,但以偏东风为主;天气乍寒乍暖,气温变幅较大;雨水增多,晴雨不定;故杭谚有“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之说。四月“清明”时节,当较强冷空气南下时,常出现连续低温阴雨的“倒春寒”天气。春末,时有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春季平均气温17℃左右,降水量330~450毫米。
(二)夏季
始于5月第六候至6月第二候,终于9月第三候至第五候。历时115~120天。始日南早北迟,终日南迟北早,前后相差5~7天。初夏,随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北上西伸,偏南风日益增多,暖湿气流十分活跃,受“梅雨锋”影响,阴雨连绵,温、湿并升,但风力较小,天气闷热。此时,正值黄梅成熟而物品易霉时期,俗称梅雨期或霉期。因雨量集中,且暴雨频繁,时有洪涝发生。7月上旬起,梅雨先后停止,各地进入盛夏期,直至8月下旬,夏季风极盛,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除有局部雷阵雨外,多晴热天气,为全年相对干热期。因持续高温少雨,日照强而蒸发大,而形成干旱。其间也常受台风等热带天气系统影响,出现暴雨和大风天气。夏季平均气温26~27℃,降水量530~630毫米。
(三)秋季
始于9月第四候至第五候,终于11月第四候至第五候,历时约63天左右。始日和终日均北早南迟,前后相差5~7天,“秋分”前后,北方冷空气迅速南下,风向偏北,气温下降较快,易出现秋季低温;有时,冷暖空气流再度交替,会产生一段降雨过程。10月中旬至11月,在蒙古大陆冷高压脊前部控制下,气层稳定,雨水明显减少,常出现云少日照多,昼夜温差大,相对湿度小的秋高气爽天气。晚秋,冷空气较强时,会出现初霜。秋季平均气温16~17℃,降水量140~200毫米。?
(四)冬季
始于11月第五候至第六候,终于次年3月第三候至第五候,历时110~120天。始日北早南迟,终日北迟南早,前后相差5~10天。初冬,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偏北风日益增强,气温急剧下降。1月,冬季风最盛,受蒙古冷高压控制,以晴冷天气为主。“立春”过后,冬季风有所减弱,气温缓慢回升,而雨雪逐渐增多。在强冷空气或寒潮侵袭时常产生大风和强降温天气,有时也会出现严重的冻害和雪害。冬季平均气温6~7℃,降水量260~290毫米。
正宗的杭帮菜绝对清淡。著名的有张生记,红泥砂锅等小吃的话也比较精致,知味观等。那些辣的油腻的都是外来菜